市值蒸发4600亿!特斯拉减配降价引风波,资本市场还愿买单吗?
都说特斯拉“神车”要亲民了,结果这一波操作却直接让特斯拉市值蒸发了4600亿人民币。
你没看错,这不是小道消息,是实打实的市场反应。
马斯克这一次把Model 3和Model Y的标准版推了出来,价格确实低了不少,可配置缩水得也让人直呼“肉疼”。
很多网友开玩笑说:“本来是智能电动车,现在快成‘铁皮电瓶车’了。”
大家都知道,电动汽车市场这两年竞争惨烈到什么程度。
特斯拉原本就靠品牌和技术吃饭,可眼下的现实是,各路新玩家都在压价,比亚迪、通用、大众这些老牌甚至新势力都瞄准了30万人民币上下的区间。
特斯拉之前在美国市场份额还霸着一半,现在一下子跌到49%,甚至有机构预测年内还会继续掉到45%以下。
所以马斯克急了,不得不玩出这套减配降价的招数。
来看看具体有多“亲民”又多“缩水”:美国官网新出的Model Y标准版,起售价39990美元,比过去低了11%。
Model 3也更便宜,起步价36990美元。
别高兴太早,配置上的变化分分钟让你心里凉一半。
像LED灯条、投影式尾灯这些外观“小情调”直接砍了,轮毂变成了最基础的18寸,颜色选择只剩下灰白黑三种,白色和黑色还要额外掏钱。
最离谱的是,连全景玻璃顶都没了,车子顿时成了“非豪华体验”。
内饰就更明显了,第二排的8寸屏没了,音响扬声器一半都砍掉,氛围灯也说拜拜,方向盘电动调节回到手动时代。
续航看起来还行,Model Y后驱版在EPA标准下是321英里,比高配低了10%左右。
表面上是降价,实际上是把之前的“豪车气质”都拆掉,换来一个看起来售价美丽但体验缩水的“平替款”。
很多人可能觉得,只要价格低了销量不会差。
但问题是,电动车补贴这几年已经逐步退出了,三季度抢购是因为补贴快没了,透支了不少潜在买家。
特斯拉这一波低价车刚上线,股价其实并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暴涨,反而资本市场出现了资金撤离。
为啥?
因为大家一算账,就知道这不是长期利好,只能算是短期自救。
减配降价拉高销量的同时,特斯拉的毛利率也被“腰斩”,利润空间其实没想象的那么乐观。
而且,低配车一上市,中高配的销量也容易被分流,等于自己砸自己饭碗。
资本市场更看重的是长期增长逻辑。
特斯拉三季度汽车交付量确实创新高,但背后是补贴到期前的集中抢购,四季度订单能不能延续,大家心里都打个问号。
其实,不只美国,全球市场同样压力巨大。
2024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已经突破了1700万台,头部企业不断发力,特斯拉的价格带被逐步蚕食。
之前靠一款新车撑业绩,现在车款老化严重,Cybertruck虽然风头正劲,却没有接住第二增长曲线,还因产品故障频繁召回,难怪资本不买账。
很多人吐槽马斯克这次“玩得有点急”,但他也确实被市场逼得没办法了。
如果特斯拉继续只靠传统汽车业务,资本难以给出更高估值,长期故事讲不下去。
储能、自动驾驶、机器人这些新业务被看做是破局的关键。
事实上,特斯拉股价过去一个月确实有一波上涨,从330美元冲到470美元,背后是三股力量:一是低配车型上市的预期炒作,二是短期交付数据亮眼,三是马斯克本人在9月中旬大手笔增持了10亿美元股票,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但这些更像是短线刺激,长期能不能支撑,还得看新业务有没有爆发力。
放眼未来,特斯拉需要的不只是“防守”,更要有全新的增长故事。
品牌光环短时间内不会掉,但软件、储能、机器人等新业务能不能真正变现,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比如FSD(自动驾驶)、Robotaxi(无人出租车)如果能落地,资本自然会重新买单。
否则就只能在价格战中反复拉扯,股价像“过山车”一样上上下下。
总之,这次特斯拉减配降价算是一场硬仗,既是应对市场压力的无奈之举,也是给行业带来的新冲击。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投资人,大家都在等马斯克下一步能不能拿出真正的杀手锏。
毕竟,光靠低价和配置缩水,已经很难让人彻底买账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