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i60+霸王龙:1款增程1款纯电,11万起就能拿捏家用+科技双需求

轴距相同、同属紧凑型SUV,广汽埃安在2025年11月推出的AION i60,与此前上市的AION V霸王龙形成“双车并存”格局,这让行业泛起疑问:是内部赛马的激进尝试,还是精准破局的战略布局?

埃安i60+霸王龙:1款增程1款纯电,11万起就能拿捏家用+科技双需求-有驾

先看热点核心脉络。2025年以来,广汽埃安进入转型调整期,第三季度交出了72739辆的销量成绩单,环比增长18.13%,连续两个季度保持环比上升。这一增长背后,8月底上市的AION V系列新版本功不可没,而11月AION i60的亮相,正式补全了其在紧凑型SUV市场的双动力布局。

支撑这一动作的,是广汽集团6月明确提出的“赛马机制”——资源向竞争力产品倾斜,而埃安的双车组合正是该机制的首个重要落地成果。

笔者认为,这套双车布局绝非简单的产品叠加,而是基于市场需求分化的精准卡位,其有效性和场景适配性都有扎实支撑。

埃安i60+霸王龙:1款增程1款纯电,11万起就能拿捏家用+科技双需求-有驾

从有效性标准来看,技术差异化构建了核心壁垒。两款车虽共享2775mm轴距,但动力路线完全分流:AION i60作为埃安首款增程式车型,搭载自研星源增程技术,210公里纯电续航覆盖日常通勤,1240公里综合续航解决长途焦虑,11.98万起的预售价直指家用刚需市场;AION V霸王龙则坚守纯电路线,2026款在售车型中,650智尊版以13.58万的售价提供激光雷达+高阶智驾配置,精准对接科技爱好者需求。

这种“增程守家用、纯电攻高端”的策略,在销量上已见成效——霸王龙上市后经产品调整,单月销量从3千辆提升至6千辆,印证了差异化定价的有效性。

行业案例也佐证了这一逻辑。比亚迪宋系列通过DM-i混动与纯电车型的组合,2024年全年销量突破80万辆,其核心逻辑正是用不同动力形式覆盖多元需求。埃安的双车布局,本质上是对这一成熟模式的本土化适配,且更聚焦紧凑型SUV这一核心赛道。

埃安i60+霸王龙:1款增程1款纯电,11万起就能拿捏家用+科技双需求-有驾

从场景适配性来看,两款车的设计和配置完全贴合不同用户画像。AION i60采用封闭式前脸+贯穿灯带,4685mm的车长带来更宽裕后排空间,L2级基础智驾配置满足家庭用户“够用就好”的需求;霸王龙则以棱角分明的硬派造型吸引年轻群体,高配车型的“无图全球通”智驾功能,适配城市通勤和长途自驾的高阶需求。这种设计差异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基于埃安对C端市场的调研——家用用户更看重空间和续航稳定性,年轻用户则愿为智驾和造型买单。

值得注意的是,双车布局背后是埃安全面的转型考量。过去依赖B端市场的路径,让其在家庭消费市场认知不足,而i60的推出正是为了重塑家用品牌形象;同时,增程式技术的落地,也填补了其在混动领域的短板,与比亚迪、吉利等对手形成正面竞争能力。更关键的是,“赛马机制”倒逼产品快速迭代,2025年推出的这两款车型,较2024年产品周期缩短了30%,响应市场速度明显提升。

从行业价值来看,埃安的尝试为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提供了新样本。在“价格战”常态化的2025年,单纯靠降价换量已难持续,埃安通过双车布局实现“1+1>2”的效果,证明了“技术差异化+场景精准化”才是破局关键。其同步推进的B、C端运营分离、与华为的智驾合作,以及“番禺行动”带来的研发周期压缩,更构成了转型的完整闭环。

埃安i60+霸王龙:1款增程1款纯电,11万起就能拿捏家用+科技双需求-有驾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11-14万价格区间的部分重叠,可能导致短期内部竞争,但从长期看,随着i60正式上市后产能爬坡,两款车有望形成“家用+科技”的用户互补。第三季度18.13%的环比增长数据,已经让市场看到了转型的积极信号。

埃安的双车布局不是“内部暗战”,而是精准破局的战略选择。它以差异化产品响应市场需求,用“赛马机制”激活内部活力,为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这种基于数据和用户需求的转型,远比盲目降价更有长期价值。

如果你正在选15万级SUV,会为AION i60的长续航买单,还是更青睐霸王龙的智驾配置?你觉得传统车企转型,最关键的是技术突破还是产品定位?欢迎留言分享观点。

#埃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