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全面拥抱智能化浪潮的当下,梅赛德斯-奔驰却以一场“逆向革新”引发关注——这家德国豪华品牌宣布将在后续车型中大面积恢复物理按键,其背后的决策逻辑直指用户对全触屏设计的深层不满。这场看似“复古”的调整,实则是传统车企在技术狂飙中重新校准用户体验的缩影。
奔驰的决策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基于对海量用户行为数据的深度分析。软件主管Magnus Östberg透露,后台数据显示,欧洲用户对物理按键的依赖度远超预期,40岁以上车主群体中,超过70%的人明确表示“驾驶时操作触屏会分散注意力”。这一结论与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NCAP)的调研形成呼应——该机构指出,驾驶时操作触控屏的反应时间比酒驾或吸毒后驾驶更长,而雨刮器、转向灯等基础功能若依赖触屏控制,事故风险将提升23%。
中国市场的反馈同样尖锐。尽管年轻用户对触屏接受度较高,但实际使用中,空调调节、音量控制等高频操作仍需低头点击屏幕,这种“视觉依赖”在高速场景下尤为危险。一位奔驰车主在社交媒体上的吐槽颇具代表性:“夏天开车调温度得先盯着屏幕找‘气候’图标,再层层点击进入子菜单,等调好温度,后背已经湿透了。”
(虽然奔驰MBUX的空调界面在0层级,但是用起来仍然很繁琐)
奔驰的调整策略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化特征。在欧洲市场,新款GLC与CLA猎装版车型率先配备带有额外滚轮和实体按键的新式方向盘,音量调节、座椅加热等常用功能被优先赋予物理控制。这种设计源于欧洲用户对“盲操”的执念——方向盘上的滚轮可通过肌肉记忆快速调节,无需视线转移。而在亚洲市场,奔驰则采取“触屏+语音”的组合策略。尽管中国用户对语音控制的接受度逐年提升,但实际使用中仍存在尴尬场景:在公共场合大喊“你好,奔驰”调节温度,或因方言识别不准导致指令失效。数据显示,中国车主对物理按键的需求集中于紧急功能,如双闪灯、危险警示等,这些场景下,触屏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明显低于实体按键。
(GLB上的空调调节组件,很直观很好用)
奔驰设计总监戈登·瓦格纳曾因“屏幕不配豪华”的言论引发争议,但其后续行动却透露出对豪华本质的重新思考。在慕尼黑车展上,纯电GLC以近1米宽的贯穿式大屏吸引眼球,但方向盘上回归的实体按键却成为更实用的存在。这种“科技感与实用性并存”的设计,折射出奔驰对豪华定义的调整——豪华不再局限于皮革缝线与木纹饰板,更在于对用户真实需求的精准回应。
从成本角度看,恢复物理按键似乎与车企追求的“降本增效”相悖。但奔驰的决策逻辑在于:短期成本增加可换来长期用户忠诚度。数据显示,因触屏操作不便而放弃购买奔驰的用户占比达12%,这一数字在豪华品牌中尤为突出。通过物理按键的回归,奔驰试图在智能化浪潮中守住“用户体验”这一核心护城河。奔驰的调整并非孤立事件。大众汽车已宣布在新一代车型中为音量调节、座椅加热等功能配置实体按键,马自达则在CX-60上保留空调实体旋钮。这些变化背后,是行业对“过度智能化”的反思——当触屏成为标配,当语音控制尚未完全成熟,物理按键的“盲操”可靠性和即时反馈,仍是保障驾驶安全的关键防线。
在这场智能化与人性化的博弈中,奔驰的选择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技术进步不应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豪华品牌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细节设计传递对用户的尊重。当物理按键在方向盘上重新亮起时,它不仅是一个操作入口,更是一份对驾驶本质的坚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