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老车面临淘汰,最严国标即将落地,华为特斯拉集体出手

最近,汽车圈里有一件大事正在悄悄发生,这件事跟我们每一个开车,或者准备买车的人都息息相关,特别是那些已经花了二三十万甚至更多钱,买了带有“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汽车的朋友们,更得留心了。

您是不是也觉得,现在车企宣传的辅助驾驶功能,听起来都神乎其神,好像车子自己就能开了?

但有时候真用起来,心里又有点打鼓,总觉得不那么踏实。

百万老车面临淘汰,最严国标即将落地,华为特斯拉集体出手-有驾

您的这种感觉,国家也注意到了。

一场针对智能驾驶领域的强力监管风暴,马上就要来了。

咱们先从一个最近的热点新闻说起。

小米汽车,作为今年的“当红炸子鸡”,前不久突然宣布了一件事:召回超过十一万辆的小米SU7标准版。

召回的原因,就是它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在一些比较复杂的、极端的场景下,表现得不够给力,存在安全隐患。

这可是国内汽车行业头一回因为辅助驾驶功能,搞这么大规模的召回,一下子就把这个问题摆到了所有人的面前。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之前网上流传过一个视频,一辆小米SU7在夜间行驶,遇到了道路施工,路面上摆满了反光锥桶和水马,结果车辆的自动紧急刹车系统(AEB)没能及时识别出来,发生了碰撞。

百万老车面临淘汰,最严国标即将落地,华为特斯拉集体出手-有驾

小米官方后来也承认,没有配备激光雷达的标准版车型,它的纯视觉方案在识别这类非标准障碍物时,确实能力有限。

小米的这次召回,就像是一个信号弹,而真正的主角,是一份即将出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全名叫《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

这个标准目前还在征求意见,计划在2027年正式实施。

您别看这名字又长又绕口,它里面的内容,可以说是给整个行业划下了一条前所未有的“红线”,被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严国标”。

那么,这个新标准到底“严”在哪儿呢?

过去,国家对辅助驾驶的规定,大多是针对某一个单一功能的,比如考核你的自动刹车灵不灵,或者车道保持稳不稳,就像是学校里考单科,你只要一门课及格就行。

但这次的新标准,核心抓住了“组合”这两个字。

说白了,就是不再单科考了,要进行一场综合性的“期末大考”。

百万老车面临淘汰,最严国标即将落地,华为特斯拉集体出手-有驾

它要求把车上所有的辅助驾驶功能,比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刹车等等,看作一个整体系统,来考核这套系统在整台车上的综合表现。

这就意味着,车企不能再搞“偏科”了,必须门门功课都优秀,而且还要能协同作战,共同保障行车安全。

为了检验这套“组合系统”的真实水平,新标准里设定了大量非常苛刻,甚至可以说是“地狱难度”的测试场景。

这些场景,都是从我们日常驾驶中可能遇到的最危险、最复杂的真实情况里提炼出来的。

比如,在一个漆黑的、没有路灯的夜晚,前方道路突然出现施工区域;或者是在能见度极低的大雾天气里行驶;又或者是在光线昏暗的隧道里,突然遇到一辆静止的故障车。

在这些情况下,新标准明确要求,开启了辅助驾驶功能的测试车辆,必须能够准确、及时地识别到危险,并且迅速做出减速、转向等避免碰撞的动作。

这也就把一个行业里争论了很久的话题摆上了台面:到底要不要用激光雷达?

过去,一些主打“纯视觉”方案的车企,总是宣传摄像头就足够了,认为激光雷达成本高又没必要。

百万老车面临淘汰,最严国标即将落地,华为特斯拉集体出手-有驾

但面对新标准里这些极限场景,纯靠摄像头的方案显然会感到巨大的压力。

理论上,激光雷达探测距离更远,而且不受光线变化的影响,在黑夜、大雾这种环境下,优势非常明显。

当然,新标准并没有强制规定你必须安装激光雷达,它只是把考试的难度提上去了。

你的技术方案行不行,拉到这些场景里跑一跑就知道了,能通过考试,就证明你的方案是可靠的,通不过,那就对不起,你的产品就不符合国家安全要求。

更重要的是,这次的新标准不光管“车”,还要管“人”。

过去,很多车企为了营销,创造了各种比如“L2+”、“L2.99”这样的新名词,让很多消费者产生了误解,以为自己的车已经接近自动驾驶了,于是在使用辅助驾驶时就放松了警惕,手离开方向盘,眼睛去看手机。

一旦发生事故,车企又会马上撇清责任,说“我们这只是辅助驾驶,驾驶员才是责任主体”。

百万老车面临淘汰,最严国标即将落地,华为特斯拉集体出手-有驾

这种模糊地带,让责任的划分变得非常困难。

新的国家标准,就是要彻底终结这种乱象。

它强制要求,所有车辆的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必须能够同时监测驾驶员的双手和眼睛。

只要系统发现你的手离开了方向盘,或者视线没有注视前方道路,就必须立刻通过声音、灯光等方式发出警告。

如果驾驶员收到警告后仍然没有改正,那么车辆系统就必须采取措施,比如主动减速,甚至靠边停车。

最关键的一条是:这个驾驶员监控功能,不允许用户自己手动关闭。

现在市面上很多车的这个功能,要么可以被一些小花招骗过去,要么干脆就能在设置里关掉,形同虚设。

新规一来,这些漏洞全都被堵上了。

百万老车面临淘汰,最严国标即将落地,华为特斯拉集体出手-有驾

这一规定,就从法律法规的层面,把“辅助驾驶”的“辅助”二字给钉死了,清清楚楚地告诉每一位车主:无论车辆的辅助功能多么强大,你都必须时刻保持专注,承担起驾驶的第一责任。

那么,这个史上最严的新规,会对我们广大的车主,特别是那些已经买了智能汽车的“老车主”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这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一位在主流车企工作的资深工程师透露,新规实施后,行业内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那些技术实力不强、自主研发能力跟不上的车企,日子会非常难过。

因为按照规定,新上市的车型必须百分之百满足新标准,而已经卖出去的存量车型,也会有一到两年的过渡期来完成升级。

这就给车企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他们必须回头去检查自己过去卖出去的车,看现有的辅助驾驶系统能不能达到新规的要求。

如果达不到,就只有两条路:一是在原来的系统上修修补補,打个“补丁”;二是干脆推倒重来,换一套全新的系统。

百万老车面临淘汰,最严国标即将落地,华为特斯拉集体出手-有驾

后者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资金成本,都高得惊人,几乎不现实。

所以,大多数车企只能选择“打补丁”。

但这个补丁也不是那么好打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早期技术架构比较落后、系统比较混乱的车型来说,升级改造的难度非常大。

在这种情况下,车企很可能会做出一个非常现实的选择: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开发符合新规的新车型上,而对于那些保有量巨大、但技术平台已经老旧的存量车型,可能会逐渐放弃软件更新和功能维护。

这就意味着,数以百万计的“老”智能汽车车主,可能会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您爱车的辅助驾驶功能,可能会被永远“冻结”在当前的版本,再也无法通过OTA升级来获得新功能,或者修复潜在的安全缺陷。

从智能驾驶这个维度来看,您的爱车可能在几年后就“过时”了。

可以预见,随着新规的落地,整个行业的门槛将被大大抬高。

那些技术不过关的二三流供应商会被淘汰出局,市场会加速向华为、特斯拉这样拥有核心技术和海量数据的头部玩家集中。

未来,智能辅助驾驶将不再是少数品牌的“独门绝技”,而是像安全气囊、ABS防抱死系统一样,成为每一辆合格汽车的“标配”。

我们消费者在选车的时候,可能也会多一个习惯,就像过去买燃油车会关心发动机是哪个品牌的一样,未来我们会先问一句:“这车的智能驾驶系统,是哪家大厂提供的?”这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道路上所有人的安全负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