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觉得本田CR-V只适合作为一台“温吞水”的家用SUV,直到我在试驾会上一脚油下去,涡轮介入的那一瞬间让我直接收回这句评价——原来它也能炸出一点脾气。
那天是在一个临时封闭的试驾场地,初冬的阳光不吝啬地撒在车身上,水晶般的矩阵大灯在光里折射得很锋利,像是眼神比你还犀利的老朋友。靠近时才发现,门把手并不在传统位置,而是被巧妙隐藏进了线条里,轻轻一抠,机械感和顺滑感恰到好处。
我最爱观察车尾,因为那往往代表着车企的“收笔”功力。新CR-V的尾部很干净,没有刻意堆砌设计元素,贯穿式尾灯点亮以后很有辨识度,排气口收在底下,看起来更像一位不张扬的运动员,力量藏在神色之间。而“小尾翼”顶部那枚专属四驱徽章,则像是在低声地告诉你:别被我斯文的样子骗了。
坐进车内的第一感受是——这不是紧凑型SUV的空间尺度,后排的膝部余量让我怀疑这车是不是悄悄长大了。仪表台的设计没搞花里胡哨,反而用一块竖置的大屏稳稳占据视觉中心。虽然一体化造型,但信息显示是分层的,上方导航、中间车况、下方空调,逻辑非常符合驾驶时的视线流动。无线CarPlay接上后,界面没任何延迟,这点我得表扬。
方向盘握起来挺饱满的,转动阻尼适中,又不会忽轻忽重。起步踩下油门,1.5T涡轮在低转速就给出不小的力道,城市道路超车几乎不费思量。而混动版的表现更偏向安静与平顺,那台2.0L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和电机切换时平滑得几乎感觉不到。尤其低速纯电行驶的时候,隔音做得不错,车外的喧闹像被关在了另一个世界。
试驾过程中安排了一个紧急避让环节,我着实试了下它的安全辅助系统。Honda SENSING在靠近障碍物时会发出轻柔的提示音,方向盘轻微施加辅助力,引导我修正路线。虽然这个功能更适合新手,但即便老司机也会感受到额外的安全感。教练还演示了自动变道辅助和远程泊车,后者在地库这种空间里确实有点神奇——人下车,车辆自己慢慢挪进车位,俨然一个受过军训的保镖。
市场上CR-V老对手的身影随处可见,比如丰田RAV4就依旧是那副硬朗的探险家模样。很多人看车时其实就是在挑生活方式——要么选一个能陪你去泥巴地里撒野的伙伴,要么选一辆在城市和高速间穿梭时像沙发一样包裹你的家伙。RAV4在冰雪和极端环境的四驱响应优势,吸引着北方用户;CR-V的优势,则是它更友好的空间、很低的日常油耗、还有那套容易上手的驾驶逻辑。
我有个朋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喜欢硬派造型,但太太更中意光鲜内饰和大空间。俩人在4S店看车时像在谈判,是要选一个“带泥点子”的周末,还是一个“安安静静”的通勤早晨。那天他们在样车旁边足足讨论了半小时,销售站在一边笑得像只猫——因为无论选哪台,都逃不出他手心。
驾驶回程我调了首老歌,特意关掉降噪听车内的自然声。风噪能控制到这种程度,对一台身高接近1.7米的SUV来说还挺罕见的。当时夕阳正对着前挡玻璃,暖光照在仪表背景上,像极了那句老话:车不只是代步工具,它是你一天里唯一的独处时光。
不过关于这台新CR-V,还有个坊间传闻挺有意思——有人说后备箱地板下面藏了个“神秘隔层”,大小足够放下一组露营折叠椅。但具体能不能真装下,就得等大家自己去翻找了,我反正是没敢在试驾会上扒地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