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个视频看得我直呼“离谱”——一辆方头方脑的iCAR V23S,在浙江国际赛车场跑出了让不少性能车都脸红的成绩,弯道快得像是贴着地皮飞过去。你没听错,就是那款长得像“未来坦克”的方盒子SUV,居然在赛道上把不少运动型轿车甩在身后。
这事儿乍一听挺魔幻,毕竟咱们印象里的“方盒子”不都是走硬派越野路线、风阻系数高得吓人、过弯就侧倾的主儿吗?怎么突然就支棱起来了,还快过迈凯伦这种专业玩速度的?别急,今天我就带你扒一扒这辆iCAR超级V23S到底藏着什么黑科技,凭什么能用调校颠覆整个性能圈的认知。
先说外观,第一眼看到V23S,脑子里蹦出来的词是“科幻”。它不像传统SUV那样圆润讨好,而是走极简机械风,线条干脆利落,像个从赛博朋克电影里开出来的装备。很多人说它像奔驰G级和Mini的混血儿,但我觉得更像一台会跑的机器人。风阻系数能做到0.35 Cd,对于一个方盒子来说,简直是开了挂。要知道很多流线型SUV都干不到这个数,而它靠的是精准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比如隐藏式门把手、平整底盘和优化过的车顶轮廓。
可别小看这造型,它不只是为了出片——拍照是真上头,朋友圈一发,评论区全是“这是啥车?” 它不是那种低调买菜车,也不是装逼利器,更像是年轻人的第一台“个性宣言”。
坐进车内,你会发现它也没走豪华堆料的老路。内饰主打一个干净清爽,大尺寸中控屏+全液晶仪表盘,UI设计简洁现代,操作逻辑也顺手。用料不算顶级,但该软的地方软,接缝均匀,质感对得起价格。最让我满意的是空间利用率,虽然是紧凑级定位,但后排腿部空间够用,后备箱也能塞下一家三口的行李。要是把后排放倒,妥妥变身高配“床车”,周末露营躺着看星星,美得很。
不过要说缺点,车机系统偶尔反应慢半拍,语音识别还有提升空间。但这点小瑕疵,比起它的整体表现,真不算啥。
重点来了——动力和操控。这台V23S搭载的是汇川六合一电驱系统,跟小米SU7同源,最大马力455匹,百公里加速4秒出头。听着猛吧?但真正让它封神的不是直线快,而是弯道里的节奏感和稳定性。
你想想,一般电动车重心高,过弯容易晃,可V23S愣是把质心压到了615mm,比很多轿车还低!再加上近50:50的轴荷分配,车子就像踩在地上一样稳。悬架是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独立悬挂,听着不算稀奇?关键是谁在调——Prodrive,WRC世界拉力锦标赛的冠军团队!他们给这车注入了纯正赛道基因,方向盘一动,车尾就跟上,指哪打哪,完全没有传统SUV那种拖泥带水的感觉。
我在试驾时特意挑了几段连续弯道,一脚电门下去,车身姿态控制得近乎完美,侧倾抑制顶呱呱,抓地力强到怀疑轮胎是不是粘了胶水。什么叫“弯道快才是真的快”?这就是答案。
再聊聊它的三电系统。电池用的是宁德时代新一代电芯,配合智能热管理系统,哪怕你在赛道上来回刷圈,动力也不衰减。这点太关键了,很多电动车跑两圈就开始降功率,热了就“趴窝”,但V23S全程输出稳定,说明它的热管理真下了功夫。
轻量化也没含糊,全车大量使用高强度钢和铝合金,既保证安全,又减轻负担。续航实测下来,城市通勤完全没问题,高速能耗也控制得不错,百公里电耗大概18度左右,属于同级优秀水平。
说到竞品,绕不开比亚迪元PLUS和深蓝S7这两款热门选手。
元PLUS胜在成熟可靠,刀片电池安全性高,售后网点多,适合求稳的家庭用户。但它底盘调校偏舒适,过弯有点“船感”,驾驶乐趣差了点意思。而且外观设计虽然年轻化,但跟V23S比,少了那份让人一眼记住的个性。
深蓝S7呢,颜值在线,动力也不错,内饰科技感更强。可它的悬挂调得太软,激烈驾驶时支撑不足,加上转向模糊,开起来像在“划水”。你要说家用,它没问题;但想玩点操控?它劝退。
反观V23S,它不只是一台代步工具,更像是个“驾驶玩具”。你能感受到工程师的野心——他们想证明:方盒子不仅能越野,还能劈弯。这种精神,现在的新势力里已经不多见了。
最后提一句智能化。L2级辅助驾驶全系标配,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都有,日常用足够靠谱。高速上开启智驾,车子自己跟车、变道,省心省力。虽然没上城市NOA那么高级的功能,但在十几万级里,这套系统已经算诚意满满。
安全性方面,车身结构刚性足,气囊给到位,碰撞测试成绩也不错。ESP、ABS这些基础配置更不用说,全都安排上了。
说实话,以前谁敢想一辆方盒子SUV能在赛道上叫板超跑?但现在iCAR V23S做到了。它用实力打了那些“方盒子=笨重”的人的脸。这不是运气,是技术积累的结果——从底盘调校到三电协同,每一步都在挑战极限。
它可能不会成为销量最高的国民神车,但它一定是最特别的那个。它让开车这件事重新变得有趣,让你愿意绕远路去走一段山路,只为享受那一把精准入弯的快感。
所以问题来了——
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如果是你,面对元PLUS的稳妥、深蓝S7的性价比,和V23S这份独一无二的驾驶激情,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