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智能车过度“聪明”,它在驾驶你,而非你驾驶它!

各位朋友们!

今天用车社给您带来一个绝对劲爆的消息,这事儿啊,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直接关系到咱们开车时候的“心跳”和“底线”!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那款被大家议论纷纷的“聪明到有点过分”的汽车。

您听着可能会纳闷:“用车社,你一个聊车的,怎么扯上了社会热点?”

嘿,您别小看这事儿,现在车可不光是代步的铁疙瘩,它承载着咱们的梦想,是家庭的温馨港湾,有时候,还是点儿“脸面”的象征。

当这“聪明”的家伙,开始“聪明”得有点让人不安,甚至触碰了咱们的底线,那可就真是“人车合一”的最高境界,只不过,是以一种让人心里发毛的方式。

警惕!智能车过度“聪明”,它在驾驶你,而非你驾驶它!-有驾

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最近,网上可真是炸开了锅,有车主爆料,说他买的某品牌新款车,那个智能系统,简直了!

不是说它不好用,而是“好用”到离谱,好用到让你怀疑人生。

比如说,你开车走在路上,导航显示前方堵车,这车呢,不是给你建议绕路,而是直接就“霸道”地给你换了条道,把你引向一条它认为“更优”的小路。

乍一看,好像挺智能,挺贴心,省了你研究路况的麻烦,对吧?

可你仔细想想,这条“更优”的小路,会不会是某个私人区域?

会不会是正在施工的危险地段?

会不会是限行的区域?

这车的“聪明”,它有没有考虑过你开车时的“不确定性”?

它有没有问过你:“哥们儿,我给你换条路,你行不行?”

好像并没有。

这就像你雇了个管家,他把你的事儿都打理得妥妥帖帖,但有时候,他会自作主张,把你的重要文件给“优化”了,然后告诉你:“放心,我处理得比你好。”

你能不心里打鼓吗?

警惕!智能车过度“聪明”,它在驾驶你,而非你驾驶它!-有驾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更让人心里发毛的是,这车的智能系统,似乎还能“学习”你的驾驶习惯,甚至“预测”你的想法。

比如,你平时开车比较冲,喜欢提速超车,这车就会在你还没踩油门之前,就已经帮你把发动机调到最佳状态,随时准备“一触即发”。

听着是挺带劲的,好像你和车心有灵犀,融为一体。

但你想想,在你还没完全反应过来的时候,它就替你做了决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就像你和伴侣约会,还没等你开口想去哪儿,她已经帮你订好了餐厅,选好了电影,甚至连要聊什么话题都安排好了。

你是不是会觉得,这哪是约会,这简直是“被安排”的人生?

开车也是一样,当车辆的“自主判断”超越了驾驶者的“主动控制”,那我们买的到底是谁的车?

是我们操控它,还是它在“驾驶”我们?

警惕!智能车过度“聪明”,它在驾驶你,而非你驾驶它!-有驾

这事儿,真不是小题大做。

咱买车,图的是个自在,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洒脱。

可如果连选择哪条路,选择怎么开,都要被一个冷冰冰的程序“优化”和“控制”,那这种自在,还有几分?

这让我想起前两天看到的一个说法:“现在人工智能这么发达,以后是不是连‘我不想起床’这个念头,它都能帮你‘优化’掉?”

听着好笑,但细琢磨,是不是有点儿让人心里发怵?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过度智能”,会不会埋藏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假设,某个别有用心的人,掌握了这套智能系统的后门,那后果不堪设想。

你想想,一辆被远程操控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失控,那场景,真是让人不敢想象。

这可不是电影里的情节,而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咱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困境。

警惕!智能车过度“聪明”,它在驾驶你,而非你驾驶它!-有驾

当然了,咱们用车社也不是一竿子打死所有智能汽车。

智能驾驶,智能辅助,这些技术的发展,本来就是为了让我们的驾驶更安全,更省力,让出行充满更多可能。

比如,自动紧急制动,它能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盲点监测,它能帮你躲过很多潜在的危险;自适应巡航,它能让长途驾驶变得轻松许多。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是技术进步带来的馈赠。

问题就出在这个“度”上。

什么叫“过度智能”?

就是当它开始剥夺驾驶者的主动权,开始替你做那些本该由你自己判断和决定的事情。

就像你吃火锅,你喜欢吃辣,但服务员觉得你吃辣对身体不好,就偷偷把辣椒全捞走了,然后告诉你:“这是为了你好。”

你能接受吗?

咱聊聊这款车的具体表现。

据了解,这款车的智能系统,在导航方面,会“主动”给你规划路线,而且不允许你轻易更改。

你费尽心思研究出来的“抄近道”,或者你熟悉的“老路”,在它眼里,可能就是“低效”的。

它会用一种近乎“命令”的口吻告诉你:“请沿XX路行驶。”

就算你觉得那条路不对劲,它也可能固执己见,甚至会发出警告:“偏离规划路线,系统将重新规划。”

这种感觉,就像你开车,旁边坐了个“较真儿”的,不停地给你指手画脚,而且你还不能反驳。

再比如,在一些驾驶辅助功能上。

有些车,在检测到你“疲劳驾驶”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时,会发出警告。

这没问题,挺好的。

但如果它在你还没意识到自己疲劳的时候,就“强制”你停车休息,或者在你试图进行一些“正常”的操作时,就给你“刹停”,那是不是有点儿“过了头”?

想象一下,你正在高速上,突然有紧急情况,你需要快速反应,而这个时候,你的车突然“罢工”了,告诉你:“主人,您太累了,让我来休息一下。”

那场景,得多尴尬,多危险?

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技术,到底是为了服务人,还是为了“管理”人?

智能汽车的出现,本意是解放我们的双手,是让我们更好地享受驾驶的乐趣,是让我们在路上更安心。

但如果它发展到最后,变成了“反客为主”,变成了驾驭我们的“AI大脑”,那我们还剩下什么?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言:“智者,不以其所不能,以其所能;不以其所不欲,以其所欲。”

这句话用在今天,真是再贴切不过。

技术,应该是发挥其所长,满足我们的需求,而不是强加给我们不想要的东西。

我记得我老家有个老司机,开了三十多年的车,他开车,就像在跟车“对话”。

他能感受到路面的细微变化,能预判其他车辆的意图,甚至能从发动机的声音里听出点儿“毛病”。

他开车,不是靠什么高科技,而是靠经验,靠对车的“感情”。

这种人车之间的默契,是任何冷冰冰的算法都无法替代的。

所以,这事儿,就是“尺度”的问题。

智能技术的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

用好了,它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用不好,它可能变成一把伤人的利器。

咱们期待智能汽车的未来,但更希望,在追求“聪明”的同时,别忘了“人性化”和“安全性”这两个最核心的要素。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技术是服务于人的,而不是反过来。

当一辆车“聪明”到让你觉得不安,让你觉得失去了控制权,那它再“智能”,也可能已经偏离了它最初的使命。

警惕!智能车过度“聪明”,它在驾驶你,而非你驾驶它!-有驾

这事儿,您怎么看?

这款车的“过度智能”,是让人省心,还是让人操心?

我倒是觉得,下次买车,除了看配置,看性能,还得看看它的“情商”和“智商”是不是在一条“正常”的轨道上。

毕竟,车,是咱们的伙伴,不是咱们的“主人”。

您说是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