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比亚迪夏以24.98万元起售价杀入中大型MPV市场,一度被冠以“青春版腾势D9”的称号。然而,上市半年后,其月销量始终徘徊在3000辆左右,远未达预期。面对腾势D9的强势领跑和合资燃油MPV的围攻,比亚迪夏的困境折射出新能源MPV市场的深层矛盾。
定位摇摆:夹缝中难寻精准标签
比亚迪夏试图以“性价比”标签切入市场,但其24.98万-30.98万元的定价区间却陷入尴尬:向上无法撼动腾势D9的高端商务定位,向下又难敌丰田赛那、别克GL8等合资燃油车的成熟口碑。消费者调研显示,家庭用户更看重第三排空间和舒适性,而商务群体则对品牌调性敏感。夏的“全能”定位反而导致核心用户需求未被精准满足——既缺乏腾势D9的豪华感,又难在性价比上超越合资车型。
配置策略:低配“减配”引争议,高配价高劝退
从配置看,夏的入门版(24.98万元)被诟病“阉割关键功能”:二排座椅仅支持手动调节,缺失加热/通风;第三排电动放倒、后排屏幕等实用配置仅限高配。而顶配车型(30.98万元)虽搭载杜比全景声、28扬声器音响等高端配置,但价格已逼近腾势D9库存车,性价比优势荡然无存。反观竞品,极氪009以纯电长续航和智能化配置吸引高端用户,岚图梦想家则通过华为智驾系统抢占科技赛道,夏的“堆料”策略未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市场环境:新能源渗透率提升,但价值竞争成关键
2025年新能源MPV渗透率已超45%,但市场正从“政策驱动”转向“产品价值驱动”。消费者对MPV的核心诉求从“大空间”转向“舒适体验+品牌认同”。例如,丰田赛那通过终端优惠(起售价低至22.98万元)和混动技术口碑,持续挤压夏的市场空间;别克GL8凭借商务场景的稳固地位,降价后性价比反超夏。夏虽搭载第五代DM技术(综合续航1060km),但悬挂调校偏硬、NVH表现平平等细节问题,削弱了家庭用户的长期使用信心。
破局之道:精准定位与体验升级
- 明确细分市场:参考腾势D9的商务标签,夏可聚焦“年轻家庭”场景,强化亲子友好设计(如后排娱乐屏、儿童安全监测)。
- 优化配置下放:将二排座椅通风、电动调节等刚需功能下放至次低配,降低体验门槛。
- 强化品牌溢价:通过专属设计语言(如龙颜美学升级)和售后服务网络优化,提升高端市场认知。
- 灵活价格策略:针对库存压力,推出限时置换补贴(如叠加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后综合优惠4.2万元),但需避免频繁降价透支品牌信任。
比亚迪夏的困境本质是新能源MPV市场从“野蛮生长”到“精细化竞争”的缩影。其销量瓶颈并非产品力不足,而是未能在“性价比”与“高端体验”间找到平衡点。若能在配置精准化、场景细分化上持续突破,夏或可撕开合资燃油车的防线,成为25万级MPV市场的“破局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