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上海单程1250公里,17.98万的方盒子到目的地还剩半箱油,媳妇交代的中途加油根本没必要
上个月去上海出差,导航显示1250公里。出发前媳妇还在念叨别忘了加油,我笑了笑没吭声。一路该开空调开空调,该提速提速,进上海市区看了眼油表,还剩半箱。服务区那些排队等充电桩的新能源车主,估计还在算“再等20分钟能充到80%”,我加满油五分钟走人。回程路上才加了一次,两块钱的事儿。
这续航,确实有点门道。
去年底提车那会儿,小区保安老张看着这台方程豹钛7,憋了半天蹦出一句:“这车…挺方的啊。”旁边几个大爷也跟着笑。当时我就知道,这造型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但有些东西,得慢慢品。
1.5T发动机配上那套DM技术,市区代步用电,高速巡航用油。该省的时候省,该跑的时候跑。不是那种电车前半程虚标、后半程掉电狂奔的玩法,就是实实在在开得远。
有次周末带孩子去郊区露营,后备厢塞了帐篷、烧烤架、折叠桌椅,还有媳妇非要带的那个巨型保温箱。本以为得挤挤,结果后排座椅一放倒,空间大得我都愣了。那个外挂的“小书包”更绝,钓鱼竿、户外刀具这些零碎往里一扔,后备厢主空间还能留着放重要物件。
朋友老王开他那台城市SUV跟着去,卸货的时候看傻了:“你这后备厢是真能装啊,我那车帐篷都得斜着塞。”
车上那个冰箱也是个实在玩意儿。夏天把饮料丢进去,到了地方拿出来还冰着。不是那种意思意思凉快的程度,是真的冰。有次停车场等人,车停了快一小时,冰箱照样工作,酸奶拿出来温度刚好。用久了就知道值不值。
最让我意外的倒是那个智驾系统。说实话,刚开始不太敢信这套东西。现在高速上堵车,基本就交给它了。跟车距离把握得还行,变道也不突兀。小区地库那种偏着的车位,以前我得来回倒三四次,现在让它自己停,一把进。
上周保安老张又拦住我:“你这车我观察挺久了,好像挺能装啊,多少钱买的?”
我说17万多。
他愣了:“不能吧,看着像二十好几万的车。”
旁边那几个当初笑“方盒子”的大爷,这回没吭声,其中一位正拿手机拍我的车尾灯。
价格这事儿得横向比。同样预算,市面上那些中大型SUV,要么配置缩水,要么就是纯油车。钛7这套插混系统,市区通勤基本不烧油,周末长途又不担心续航。真皮座椅、座椅通风加热、抬头显示这些,全系标配,没有那种“低配就是丐版”的套路。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没槽点。车机系统偶尔会卡顿,语音识别有时候犯糊涂。还有那个“小书包”,虽然实用,但洗车师傅总抱怨不好擦。这些小毛病,开久了也就习惯了。
前两天在地库碰到邻居,他开的是某造车新势力的热门车型,聊起来才知道他上个月续航焦虑犯了,高速服务区排队充电等了40分钟。他看着我的车说:“当初就该考虑插混,电车这个续航,冬天跑高速是真顶不住。”
我没接话。各人有各人的选择,没必要争个高下。只是心里确实觉得,当初选这台“方盒子”,可能还真选对了。
半年前提车那会儿,还在犹豫是不是应该加点钱上个更主流的品牌。现在回头看,有些东西不是靠品牌溢价堆出来的。能装、能跑、省心,对家用车来说,够了。至于那些看热闹的,等他们真开上了,自然会明白。
小区停车场现在多了两台钛7,都是这半年陆续进来的。每次碰到,点个头,会心一笑。
懂的都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