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轿车为什么不在出厂时最高时速设置到120公里,这样可以避免部分车主超速驾驶,保障行车安全却又不影响正常行驶需求

我其实挺喜欢琢磨这些问题的。比如说,家用轿车,为啥出厂时最高时速都定在100、110、120公里左右?这里边有一些行业里的逻辑夹杂在其中。运动的、豪华的车可能会定得快一些,但大多数普通家用,估摸着就是这么个设定。这跟汽车技术的极限有关系,但也和法规、惯、市场预期挂钩。

我记得有一次长途自驾,开到大约300多公里,途中停了一次,路边小店老板看我车牌,笑着说,你这车顶多跑个130就能了,要不然耗油大,安全也不好保证。他一句话让我稍微醒了醒,会不会就是叫车辆最高速不要设置太高的一个原因?车辆出厂设定最高速度,很多是厂商考虑的通用模型——包括发动机耐久、制动系统能力、油耗——这些都跟资源和成本绑在一块。

家用轿车为什么不在出厂时最高时速设置到120公里,这样可以避免部分车主超速驾驶,保障行车安全却又不影响正常行驶需求-有驾

这里我想转一下,技术上能实现超高速定死吗?我觉得,不能完全说不行,但很难实现既安全又经济两个目标。你说的话题,刚开始我也想过,限速是不是只是软件调控?能不能只用调节软件,把最高速锁死在120?实际上,很多车型会设有巡航限制,但这个限制是可以改的,车载芯片允许调节。厂家设定了这个值,通常是为了考虑到大部分用户的驾驶惯和安全。

我举个例子:我那辆五百公里跑高速,用一辆手动的17座商用车。满载状态下,最高时速设在100,飙到111还不行。车多了,载重一重,动力就会打折,甚至会觉得发动机抗不住。这也是个因素——家用车其实常常没为超速做优化,更多考虑经济实用,平衡耐久。

有趣的是,你知道,职业司机是怎么开的?他们跟业余司机比,真是天壤之别。除了技术,更重要的是经验——预判、策略、节奏感都跟普通人差了十万八千里。这让我想起一个细节:我之前翻了下笔记,大部分职业司机都知道什么时候该加速,什么时候提前减速。你说危险吧,都是提前预判好的,像列车一样平稳。反观我开车,稍不留神,就变成踩刹车练。

家用轿车为什么不在出厂时最高时速设置到120公里,这样可以避免部分车主超速驾驶,保障行车安全却又不影响正常行驶需求-有驾

这里我得提一个问题:你身边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比如说,你驾驶一辆普通家用车,在高速公路上最低速限是120,你能不能就像职业司机一样,把速度稳在120,去争取时间,而不用太担心限速摄像头?我猜,部分老司机会跳过一些规矩,但大部分人还得问:是不是技术能支持?还是说这是个认知问题——很多人觉得,开快点反而省力。用惯和心态去对抗规则,是不是原因之一?

我必须承认,我常常觉得这问题太复杂了。技术上,其实有办法把最高速锁死,甚至还能通过软件劝退超速行为。比方说,许多车型都有电子限制,但为何很多车在厂里出厂时还是留出了调节空间?这是市场的考量——谁都知道,某些人喜欢慢慢来,又有些人开得快,做出不同定位。

再说个生活层面:比喻一下,比如我们厨房的煤气灶,不能随意把火调到最大,否则安全有风险。汽车也是一样,厂商给出的最大设定,是一种安全边界。有待商榷的事:为什么不设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这其实是一个市场、法规和技术相互博弈的结果。

家用轿车为什么不在出厂时最高时速设置到120公里,这样可以避免部分车主超速驾驶,保障行车安全却又不影响正常行驶需求-有驾

我曾试过自己调软件,把速度限制调到我觉得的合适的速度出厂设置。结果发现,虽说能做到,但有时候会觉得不大安全——毕竟车载芯片还要考虑到发动机、刹车系统的耐久和有限。如果让厂商单纯追求极限,或许车辆就不那么耐用。汽车的耐久度,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更讲究。我试过一辆车,百公里油耗粗略算下来,差不多7升左右,路上跑长途,算算成本还算合理。

说到这里,难免会想:如果出厂时限制在120,很多老司机会觉得不够用吧?我猜,有些人其实会觉得:反正摄像头也不一定天天在盯着,超速其实就是偷快。但你知道吗?这其实也跟安全预判有关。大部分事故,低速行驶占了80%以上,超速伤人少,但慢速冲突频繁,反而更危险。

一种猜测是不完全成熟的认知心理。比如说,有人觉得快点到终点省事,没人愿意慢慢折腾,技术上会不会因此削弱?我觉得,很多时候,能保证安全的速度,不是一定要超速。而是要学会合理配合交通规则——限速就像生活中一个底线,给我们留个缓冲。

家用轿车为什么不在出厂时最高时速设置到120公里,这样可以避免部分车主超速驾驶,保障行车安全却又不影响正常行驶需求-有驾

又想到一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相册,车里上次突发事件是个夜晚,被路口红灯挡住了。那种时候,我会提前减速,甚至慢点通过。而职业司机能更好预判这个,就算没看到摄像头,也会提前减速。你觉得,普通车主有没有这种晚上开车的应变能力?还是说,太多的人只会粘着自己的操作,不会考虑变通?

这其实也是个惯问题——不只是技术。车速是不是定在120,有没有想过,也可以根据道路状况调整?我估计,未必有人愿意接受随路变速的方案,因为担心控制不了,结果其实就成了死扣在某个速度。

总结一点:我其实觉得,出厂定速并不全是技术问题,更多是认知的折中。设在一个合理范围内的最高速,既保证了车辆寿命,也让司机有足够的空间去成为预判大师。这也是为什么,职业司机的效率远超大部分业余司机——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

家用轿车为什么不在出厂时最高时速设置到120公里,这样可以避免部分车主超速驾驶,保障行车安全却又不影响正常行驶需求-有驾

问题还是悬着的。你们怎么看?是不是厂家应该根据不同用户场景,提供更加智能的限速方案?还是说,大家更愿意自己掌控一切?这条路,还得看看未来怎么走。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