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我真的是个老登了,一直开U8代步。每天上下班都靠它,车子也像个老伙伴一样,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今天,则是突然闹着玩,去开了一下腾势D9。这一开,哎呀,感觉真不一样了。
先说油门踏板吧。U8那油门踏板,踩几下就知道反应实在——偏硬,踩快了容易脚酸。D9的油门则明显轻很多,像是给脚盖上了放大器,轻轻一踩,反应快,还挺顺手的。这一点让我心里暗喜,毕竟市区堵车,油门的灵敏度还是挺关键的。难怪有人说,油门踏板越轻,操控越灵活。
底盘悬挂那部分更喜欢。U8底盘还行吧,偏硬着,过个坑会觉得有点震。但D9的悬挂太舒服了,几乎不用担心一块碎砖会让你跳起来。坐在车里,就像走路时候踩在厚实的地垫上,弹性良好,尤其下雨天过水坑,一点颠簸都没有。问我底盘对比了多少?大概估计了两个档次,即使没有实际测过,我都觉得差挺多。
再说方向盘。U8的方向盘是塑料感强一些,手感没那么细腻,转向力度偏大,但比较直接。而D9的方向盘则是仿皮,细小一些,手感顺滑很多,又不失操控感。开起来总觉得像握着一块细腻的玉,虽然手感比U8差点,但操控舒服。可惜我的是老款,没有配备智能驾驶辅助,要不真会用起来。
不能只说好也得说说差。D9我刚才翻了下手机拍的相册,发现配置真是升级不少。车机系统,反应快,屏幕也大了,视野广了。但有一点让我皱眉:新款D9比老款更好也更贵,价格涨得很快。对比同价位的其他MPV(比如智雅、腾势Z9GT),其实圈内有人调侃:这车能不能别再涨价了,买不起啊。尤其是腾势Z9GT,外观设计特好看,颜值很高,但我还是觉得D9更实用。
说到实用性,D9作为MPV,坐得舒服真的挺重要。相比U8,U8开着更爽,动力强、运动感浓厚,家里人说:你这个U8油耗挺高吧?其实也没那么夸张,粗略心算一下,百公里5升左右,但心里还是觉得比普通车略高一些。而D9虽然坐着舒服,但动力感觉差了点,怎么说呢,动力上还得再努力点。
我特别喜欢那句话:销售告诉我,说用N8L底盘和动力系统,销量能翻倍。我爸听了直摇头:这车用料还差点,人家日系车技术再成熟,也不敢说翻倍。其实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成本、供应链、研发,像个好吃不贵的汉堡,一切都得平衡。
说到供应链嘛,坦白说:我这行也挺苦的。比方说,零部件要找不同的供应商,像拼拼装,顺畅时是一场人体合作,少一个环节就出问题。D9用的N8L系统,供应商自荐,产能稳定,但你供应链哪个受点挫折就会传导出不少问题。去年遇到的事情还记得,某次零部件涨价,导致整个项目延期了几周,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供应链这个名词的重量。
对比一下,同行业里的做得好的,反而像那个莫尔斯电码一样,把供应链每一环都捋得细致入微。而不是像某些车企,宁愿亏点钱,保住自己的阵地。这方面我也经常琢磨:有没有可能,某天我们能把供应链变成特许经营,像卖快餐一样,标准化全国铺开?这个想法我自认为还挺靠谱的,但要是真的做起来,绝对是个数十年的工程。
说回车本身。你看,现在很多厂商都在追求智能化豪华感,其实真能留得住人心的,还得是那股踏实。我有个朋友,是个修理工,跟我说过:你说,现在车越来越复杂,可修起来都像套娃,维修变得贵了还麻烦。他还调侃:以前修个刹车换个片子,不用排队,现在得预约大半年。到了后面,听多了,我也觉得:很多车设计得太漂亮了,实际上用起来,真是花瓶。
这其实让我扪心自问:是不是在追求颜值的忽略了别的——比如底层的耐用、可靠。这点上,U8算是比较朴实的?但我觉得还是需要点新鲜感,毕竟时代在变,客户需求也在变。
写到这里,有个问题我一直没弄清楚(得虚心问个问题):未来会不会有那种车,既不会太贵,又能稳稳地让人心动?或者说,像我们这种老登是不是越来越少了?我自己倒觉得:其实还是看人,似乎每个人都在找那一种舒服、好用、但又别太折腾的平衡。
开车这事,很多时候都不是只看技术或配置,还得看惯和感受。就像我开着D9觉得底盘真挺享受,但一想到上次修车开到4S搞了整整半天,就觉得:其实麻烦才是最难克服的东西。你们会不会觉得,那些高级配置反倒变成了一种奢望?或者,他们是不是自己都不懂,设计出来的那些花哨其实没有多大意义。
要是有人问我:你会不会只为了舒服换车?我可能会犹豫——毕竟,换车折腾我就嫌麻烦,家里都知道我喜欢干点实际的事。也不一定,可能某天真遇上了那款车,感觉瞬间就下来买单了(这段先按下不表)。
这思路是不是跑得有点远?但反正纯属瞎猜,毕竟汽车世界,谁能说得准?你们觉得呢?未来的MPV,还能别出心裁成什么样?会不会变得更科技皮包公司,还是会回归到本质——舒服、耐用、用得住?
我觉得,或许真正的挑战在这里,不管我们是不是折腾老登。这辆车,到底能不能陪伴一辈子,还是只是个走马灯?真想不出答案。
(这段小跑题,不算啦。)
哎,话说回来,开着这个开了几年的U8,有时候还能找到点依赖感。但今天试了D9,心里竟然有点期待:换个角度看,或许未来车就该是这样——轻松点、舒服点、让人觉得像在家一样。反正最后那个问题:你们觉得,谁会第一个把科技感用得顺当——会不会是那种真正懂’用户’的设计师?还是真的要等到等死的时候,才会想起我们这些老登。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