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比亚迪的“85后”高管赵长江,突然宣布辞职啦!
从2016年开始,他还是个销售的小角色,经过努力,竟成了“腾势”的“救星”。到了31岁,就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销售总经理,用一己之力把年销量只有四千辆的“合资”品牌变成了爆款之王。
就算比亚迪押宝他,让方程豹再度焕发活力的第三个月,他突然就离开了岗位。
有人称他是“功成身退”,也有人觉得他是在“甩锅跑人”。
从年销4千到25万!
2021年赵长江接手腾势的时候,这品牌简直是一团乱麻!
跟奔驰合作的事儿没成功,14年这七年下来,它的销量总共就不到3万台,到了2021年全年才卖了几千辆,还是股东不断输血才熬过来,被业内人戏称为“扶不起来的阿斗”。
不过赵长江这人挺特别,没走寻常路,干嘛的都直接来个三板斧。
第一刀砍开品牌的模糊定位,直截了当地说:“就是用比亚迪三电技术来搞高端车。”
把那一团糟的经销商体系改成直营模式,现在全国开了600家门店,二线以上城市占了56%,这下子就是瞄准那些高端客户,直奔他们的需求。
第二把刀的赌注,是他猛推腾势D9这款插电混动MPV。
那会儿,别克GL8在30到50万的高端MPV市场算是挺牛的,没有啥人觉得腾势能闯出一片天。
其实,D9正好逮住了插混市场这个空白点,一上市就火了,累计卖了25万辆,到了2025年前九个月,卖出了7.4万辆,占腾势整体销量的68.9%。
就算别克GL8搞出了插混版,理想MEGA也升级了,D9还能稳稳拿下32%的市场份额,真不简单。
第三个斧头专门负责运营,他凌晨时会在车主群里回复消息,驻厂监控生产一个月,把基层销售的敏锐度发挥到了极限。
这三把牌一出手,腾势的平均价从25万飙升到38万,一下子从“边缘品牌”变成比亚迪高端阵营的支柱力量。
7辆里5辆是D9!腾势的“爆款魔咒”
赵长江虽然帮腾势解了燃眉之急,但也没摆脱它“后遗症”,那就是太过靠着D9这根独苗。
2023年推出的SUV N7,本打算去抢理想L6和小鹏G6的市场份额,可到了2025年9月,这款车只卖了98辆,比巅峰时期少了95%。
更让人心凉的是2024年的旗舰轿车Z9系列,刚开始还吹牛说“三个月交付破万”,可到2025年9月,Z9只卖了258辆,Z9 GT更是只有583辆,连个零头都算不上。
腾势目前的销量主要还是靠D9支撑,2025年的目标定在30万辆,可到前九个月也才搞定了10.88万辆,完成率才刚刚突破36%。
要是把D9的7.5万辆算掉,剩下的其他车型合起来还不到3.5万辆呢。
在行业里,像这种“单品依赖症”可是吃过不少苦头,比如理想早期靠理想ONE撑场面,可后来因为没跟上新产品,结果L8、L9的销量都掉了,品牌的均价还跌了4万。
腾势也踩了同样的坑,一旦D9被对手赶超,整个品牌恐怕都得垮掉。
离职不是终点?
赵长江要走的事儿,早就露出端倪了。
到2025年7月,比亚迪安排高管轮岗,打算让他去方程豹,把腾势的接手交给李慧,目标是用“爆款经验”激活方程豹,同时让李慧来解决腾势的单品难题。
才三个月就崩了,根子在于比亚迪高端化的“任督二脉”没能顺利打通。
现在比亚迪的“三驾马车”中,仰望销量还刚过千,腾势被方程豹赶超,表面看腾势似乎挺稳,但其实隐藏的问题最大。
赵长江或许意识到:没有源源不断的产品实力做支撑,仅凭营销方法是撑不起品牌的。
挺有趣的一点是,听说他打算去智界。
这品牌目前也遇到和腾势差不多的问题:到了2025年9月,智界R7卖出了4788辆,占了整个品牌的77.36%,其余的车型根本赶不上。
智界最缺的其实就是能打造爆款、同时还能搭建渠道的那种人,赵长江的经验正好符合这个需要。
至于智界能不能复制D9那样的成功,真不好说,毕竟腾势能有比亚迪的技术作支撑,智界的体系到底能不能扛得住,还得看后头的发展。
结语
赵长江在比亚迪待了16年,就好比一场高度浓缩的新能源高端化探索试验,看的清楚。
靠一款热销产品能迅速打开市场,但要稳住脚跟,还得靠一整套产品阵容来支撑。
他或许能在短期内帮腾势度过难关,但终究无法解决整个行业的共同难题。
现在他转身走,这让腾势得思考怎么摆脱对D9的依赖。智界到底能不能借助他的力气来找到突破口呢?
其实,不管是谁在操盘,新能源行业早就不再是“一款车横扫天下”的时代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