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车企开那种云山雾罩的“美学品鉴会”,我都觉得这帮人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最近欧拉又搞了一个,拉着设计师和艺术家,对着一台叫欧拉5的车,硬生生聊出了自然哲学和都市诗意。还给它起了个外号,叫“保定小macan”。我一听这个名字,就感觉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操作,典中典,属于那种“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要蹭”的阳谋。
这年头的车圈,已经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是标准的黑暗森林,是修罗场,是你死我活的“道诡异仙”。体面?体面值几个钱?最好的营销,就是直接把对手的餐厅给爆了,让大家都没得吃。所以欧a这种行为,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致敬经典,不,这是在发疯,这是一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式卡位。它在用一种极其戏谑的方式告诉所有人,所谓设计的护城河,在绝对的性价比和不要脸面前,就是一张压缩毛巾,一捅就破。
他们说,欧拉5的设计灵感是“行云流水”。行吧,是是是,你说啥就是啥。什么柔和曲线,什么动态生命力。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这些词儿就跟看咒语一样。在我看来,车的外观就两种,一种是“卧槽好看”,一种是“嗯,是个车”。欧拉5明显是想奔着第一种去的。最骚的是,他们还搬出了斐波那契数列,说这车的轮轴比是2.74,和Macan的2.75几乎一致。坏了菜了,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这是什么逻辑?这不就是说,我和马斯克的身高体重比也差不多,所以我也是个“通州马斯克”?这种强行碰瓷,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它解构的不是Macan,而是所有试图建立设计壁垒的“偶像包袱”。
然后是那个“水滴大灯”。据说捕捉了水滴滑落的瞬间。我得承认,这个想法挺好,至少比那些眯眯眼大灯看着顺眼。但你把它跟保时捷的“蛙眼大灯”放一起对比,这就有点机你太美了。这不是设计对话,这是单方面的精神喊话。保时捷的灯,那是几十年品牌玄学沉淀下来的图腾,是信徒们的圣痕。你买Macan,买的不是那个灯,是那个灯背后代表的整个斯图加特。而欧拉这个灯,它再好看,它背后站着的也是保定。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这不是参数和设计能解释的,这是一种信仰。欧拉想用一个设计细节去撬动这种信仰,这不叫设计,这叫修仙,想直接渡劫飞升。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一个车的设计稿说得跟玄幻小说似的,是不是有点太魔幻了。但你别说,还挺贴切。因为现在车企的玩法就是这么魔幻。
他们还说,这车“形式追随功能”,顶上的激光雷达都做了圆润处理,避免突兀。诶,这个我得夸一句。现在很多车的激光雷达,就跟头上长了个犄角一样,丑得惊天动地。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你技术再牛,算法再先进,一个不讲道理的老大爷骑着三轮车鬼探头,你照样得傻。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所以,把这些传感器藏得好看点,至少让车主在面对这种飞来横祸的时候,能死得体面一点。这是一种人文关怀,我悟了。
进到车里,又是“东方留白”、“千鸟格”、“实体拨杆”。这些元素堆在一起,确实能唬住不少人。感觉不是进了车里,是进了一个移动的样板间。他们说这样能让空间有呼吸感,为情绪提供栖息地。求求了,别再搞这些虚头巴脑的发布会了!我开车的时候,需要的是好用的车机,舒服的座椅,和一堆能让我随手乱塞东西的藏私房钱的暗格。情绪?我最大的情绪就是堵车时候想骂人,再好的内饰也拦不住。说到储物空间,这车有33处,这个倒是真的牛。这才是真正洞察了中国家庭用户的需求,后备箱恨不得能塞下一头牛,车里每个角落都能藏点零食饮料,这才是过日子。
还有那个“一键小憩”模式,座椅直接给你放到128度。讲真,我作为一个每天中午必须在车里眯一会儿的打工人,看到这个功能,眼泪都快下来了。这比什么零重力座椅实在多了。零重力,你还得上天呢?128度,就是能睡,就是能躺平。但能过,就是能过。这才是真正的人性化,是技术脱下了高冷的裤衩,开始说人话了。
所以你看,欧拉5这台车,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一方面,它在疯狂地碰瓷,用“保定小macan”这种近乎耍流氓的方式,去撕开高端市场的一道口子。它在用一种极低的成本,完成了最原始的品牌联想构建。这是一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我打不过你,我就想办法成为你,至少在名字上成为你。
但另一方面,在产品细节上,它又表现出了该死的、精准的务实。它知道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午休时能躺平的座椅,是足够多的储物格,是看得顺眼的雷达。它在用这些最接地气的功能,去弥补它在品牌玄学上的不足。这是一种非常鸡贼的策略,一边仰望星空,一边脚踩泥地。
最终,这台车到底是不是一台好车?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出现,本身就是对当前汽车市场秩序的一次嘲讽。它用一种近乎荒诞的表演,告诉所有还端着的品牌:不装了,摊牌了,大家都是出来卖的,谁也别瞧不起谁。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状态已经不存在了。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