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直接拿行业数据说话,我倒是觉得挺有趣的,毕竟从销量看,我们能感受到市场对某款车型的需求其实是很明确的。去年皓影的年销量稳定在70万以上,今年更是直接飙到75万。你说,这背后是不是有一种用户逐渐接受中高配、追求科技感的趋势在里面?非得我随意猜一下:难道是因为更智能的配置让大家觉得买车变得值一些了?(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注意到从入门到顶配,价格跨度挺大,但配置的差异最大,实际上也反映出本田试图用不同层次的配置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那我就从我见过的最麻烦的买家的反应说起。那天一个朋友问我:买个车,配齐了就得多花几万,值不值?我说那得看你怎么用。觉得这个问题太现实了。不然你觉得,咱们在试车时,哪个配置让你觉得最实用?我自己偏向后排空间和便利的配置,比如感应式电动尾门。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皓影的空间,特别是后排和座椅的调节,真是挺贴心。有人说三个人坐后排都不挤,这得归功于2700mm的轴距——估算一下,中型车这个轴距能提供7到8人座的空间(这段不一定准,毕竟我没全车真测过,但感觉差不多)。如果让你选,你会在二驱和四驱之间摇摆吗?其实我觉得这也要看用车环境,比如经常城市行驶,二驱就挺够用了。可是周末开去郊外跑跑泥泞路,四驱真香。
对比两个实操差别——两驱的价位最低才18.59万,混动还只有19.99万。可其实混动版的油耗优势明显——5.49升/百公里和燃油车7升的差别,心算一下,若按7元/L算,混动车每公里油钱不到0.4元,燃油版可到0.5元。那谁会在乎这几毛?我猜这跟你跑长途的频率有关。你平常平均每月跑500公里,可能差距不大;但如果你像我,觉得油耗的差别还能换几次吃饭的钱,混动就不太一样。
你们会不会觉得,我说这种油钱公式太机械?其实大家都QQ微信一样哈,主要用感官去体验。坐在车里,静谧感和乘坐舒适性。有一个修理工曾经告诉我:车要稳,要静,五年以上不用大修。我心想,这其实就是一种基本用料和底盘调校的默契。皓影的打开静音、减震表现,给我的感觉还算可以。
刚才一个小细节打断了我——我刚翻了相册,是我帮朋友调座椅时拍的那张,她说:‘终于找到一个不用每天手动调的车座了’。这个细节其实最打动我:便利性。从无钥匙进入,到电动调节,到腰部支撑——这是体验的一部分,也反映出本田对人性化的理解。
但问题来了,你会不会觉得配置多反而累赘?我自己就有点嫌麻烦。有日夜不关的配置,反而让我纠结:是配了好,还是嫌麻烦不给买?说到配置,我还蛮好奇一句:为什么有的车标配的空气净化器,我觉得用一天就嫌麻烦,空气过滤,一天能滤多少?(这段无法证实,但我猜想:也许空气净化器的续航是个问题?)
例如,四驱版的空间大、配置丰富,售价差不多在24到26万中间。我知道有人会喜欢全能选手:不只是日常自驾,更可能用来出游平衡,但我心里有个疑问:你们觉得四驱值这个价吗?除非经常走非铺装路,要不然,大部分时间城市里倒腾,四驱似乎用不上那么多。
有个点我还没说清楚:到底啥配置最值——是360度影像?还是自动折叠后视镜?我觉得,要看你的用车场景。我身边有人每天用车都得处理刮蹭,自动折叠和雾天后视镜这个带来安心。你自己心里有没有那种必备清单?反正我,每次看配置表都觉得:哎呀,又多了点复杂。
好像我还没说一个点——那就是价格和性价比。你放心,我不是那种只看价格的人。之前有人问我:混动值不值得多掏点?我其实心里衡量着:混动的补贴、税收减免(这段先按下不表),基本上只要多花2万,就能比燃油版省不少油费。你要说:高配的配置到底值得不?我觉得,也是得看你日常需求。我的一个亲戚,就是喜欢跑长途旅游,他会优先考虑车内舒适性和油耗。
说到车内的科技配置,我特别好奇:手机互联和数字钥匙用了之后,你会不会觉得,还不如一张实体钥匙简单?但反过来,省事啊。有人告诉我:电子钥匙方便就像用微信,分享给家人不用借钥匙。是不是我太老派了?可能吧,但我觉得,不用每次记祈祷式的密码更自在。
(这段我突然卡壳了,但想了想,其实最打动人的还是那份车里的小确幸——一个调节座椅的微动,一个遥控开启的尾门,甚至是那块自己调的座椅腰托。)
未来你会不会考虑混动+四驱还可以停留多久?我估算一下,油耗差不多可以省下每月400元油费,算下来一年就够买个机票了。你会不会觉得,这种节省其实是攒经验呢?还是攒钱?
我猜测:也许有一天,所有的车型都能像手机那样云端调教,那些繁琐的配置都可以自动调节,没准我会更喜欢。你觉得呢?反正我还没想好,到底啥配置是必须的。
好像我还想说的是,购车不只是一堆参数和配置堆叠,而是一份用得着、用得爽的体验。你觉得,汽车最让你在意的地方会是啥?空间?油耗?还是买了省心?
不管怎么样,我总觉得,最触动我心的,还在于那个被细节照顾到的小瞬间。也许,下一台车会因为一个微妙的开关设计,让我在早上出门更愿意打开车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