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一则“奇瑞高管怒怼吉利新车”的聊天记录截图引爆网络,奇瑞汽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姚飞在车主群中直指吉利银河星耀8为“烂车”,用“二排挤得慌”“音响烂”等激烈言辞将两家车企推向舆论漩涡。这场看似偶然的“高管开撕”,实则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缩影,更折射出行业从技术比拼转向舆论攻防的深层焦虑。
技术对垒下的“贴身肉搏”
吉利银河星耀8的上市,堪称国产车圈的“价格屠夫”。这款车长超5米的中大型电混轿车,以11.58万元的起售价切入市场,却标配L2级智驾系统、8155芯片及23扬声器BOSE音响,上市首日即斩获2.3万订单。这一数据直接刺痛了奇瑞的神经——其即将上市的风云A9,定位10万级宽体C级长续航旗舰轿车,却因品牌溢价与智能化配置尚未形成优势,陷入“未战先衰”的尴尬。
从技术参数看,星耀8的二排腿部空间实测达980mm,优于同级燃油车;音响系统虽未采用顶级品牌,但通过AI调音技术实现环绕声场。而风云A9虽以长续航为卖点,但在空间利用率与智能化体验上尚未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姚飞的“炮轰”,实则是奇瑞应对吉利“降维打击”的焦虑外溢。
高管言论:流量狂欢还是品牌自毁?
事件发酵后,姚飞迅速解散车主群、将个人账号设为私密,试图“删除犯罪证据”。然而,网友早已扒出其言论与实测数据的矛盾:有车主上传星耀8后排空间实测视频,显示腿部空间远超风云A9宣传的920mm;专业机构鉴定其音响系统为BOSE定制方案,音质碾压同价位车型。这场闹剧不仅未能打击对手,反而让奇瑞陷入“公然违抗老板指令”的舆论危机——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曾多次呼吁“停止内卷,公平竞争”,强调“技术实力才是破局关键”。
行业分析师指出,高管个人言论与企业行为的边界问题值得深思。新能源车企的竞争已从产品延伸至品牌、服务与生态领域,高管作为企业形象的代表,其言行需与战略方向保持一致。若通过贬低竞品制造话题,不仅可能引发法律风险,更会削弱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正如网友所言:“骂对手‘烂车’就像对镜子吐口水——脏了的,终究是自己的脸。”
行业警示:从“嘴炮游戏”到“技术突围”
这场风波背后,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结构性矛盾。2025年1-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5%,但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12个百分点,市场从“蓝海”转向“红海”。头部自主品牌竞争白热化,当续航、智能等硬参数趋同,空间、NVH等细节体验成为新战场,而高管的个人言论正成为撬动用户决策的舆论杠杆。
历史经验表明,真正的产品自信不在于踩低对手,而在于让用户在对比中主动选择。比亚迪靠刀片电池与混动技术建立口碑,蔚来通过换电站与服务生态赢得用户,均未依赖攻击竞品。反观此次事件,姚飞的言论虽引发短期流量,却让奇瑞品牌形象受损,更暴露出部分车企在技术同质化背景下,试图通过舆论战转移消费者对产品力的关注。
破局之路:技术为王,用户为本
面对“红海”竞争,车企需更注重技术积累与用户体验。吉利通过“银河星耀8万人试驾”活动收集用户反馈,将产品改进权交给用户;奇瑞若想突围,需强化其“鲲鹏超能混动C-DM系统”的能耗优势,而非依赖“高管开喷”。行业监管机构与消费者组织可推动建立更透明的评价机制,例如引入第三方测试、用户口碑评分等,减少主观诋毁对市场竞争的干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