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让人看不懂的事儿,就是那个在中国豪华车市场风光了三十多年的奥迪,竟然自己人跟自己人打起来了,而且打得是不可开交,场面一度非常难看。
咱们普通老百姓买车,图的就是个品牌信誉和质量放心,可现在奥迪这么一闹,很多人都蒙了:一个牌子,怎么还分出了两家,跟电视剧里演的争家产似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好端端的豪华品牌,怎么就把自己折腾成了这副模样?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奥迪进入中国市场非常早,早在1988年就跟一汽集团合作了,成立了一汽奥迪。
在那个年代,能开上一辆挂着四个圈标志的奥迪车,那绝对是身份和实力的象征。
三十多年下来,一汽奥迪在中国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建立起了庞大的销售网络和深厚的品牌认知度,几乎所有中国人一提到奥迪,想到的就是一汽奥迪。
可以说,一汽是陪着奥迪在中国打下江山、共享富贵的“原配”。
可到了2016年,情况发生了变化。
眼看中国汽车市场这块蛋糕越来越大,上汽集团也动了心思,直接找到了德国奥迪总部,希望也能合作生产和销售奥迪汽车。
德国总部的想法也很简单,多一个合作伙伴,就能多一个销售渠道,或许能在中国市场卖出更多的车,赚更多的钱。
但这个决定,却直接引爆了一汽奥迪和它旗下经销商们积累多年的情绪。
经销商们觉得,我们辛辛苦苦耕耘了这么多年,才把奥迪的品牌形象建立起来,现在你上汽一来就要坐享其成,这不公平。
于是,经销商们联合起来抵制,导致奥迪在中国的销量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这一下,让德国总部也意识到问题没那么简单。
经过好几年的反复博弈和谈判,直到2020年,三方才勉强达成了一个协议:上汽可以成立上汽奥迪,但初期卖车必须通过一汽奥迪现有的经销商网络。
这个方案听起来像是为了和平,但实际上却为日后的激烈冲突埋下了伏笔。
这就好比一个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兄弟来分家产,还非要住在一个屋檐下,这日子想安生都难。
果不其然,所谓的“和平共处”只是表面现象。
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从诞生那天起,就注定了要明争暗斗。
尤其是在车型的定价上,两家更是互不相让,直接把价格战打到了台面上。
就拿今年新推出的奥迪A5L来说,简直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内部厮杀。
两家几乎是前后脚发布了这款新车,一汽奥迪作为老大哥,凭借着生产成本和渠道上的优势,直接给出了一个极具杀伤力的起售价,比上汽奥迪的同款车型便宜了两万多块钱。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题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同样的车,配置也差不多,谁会愿意多花那两万块钱呢?
一汽奥迪这一招,几乎是把上汽奥迪逼到了墙角。
价格上占不到便宜,上汽奥迪就在别的地方想办法。
他们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的决定:在新车型上,不再主要使用经典的“四个圈”标志,而是换上了一个更显眼的“AUDI”英文字母车标。
这个举动背后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跟一汽奥迪做出区隔,树立自己一个所谓更年轻、更具科技感的新形象。
可这一来,彻底激怒了一汽奥迪。
一汽这边立刻通过官方渠道发声,强调“四个圈”才是奥迪品牌真正的灵魂和传承,言下之意就是,你上汽那个字母标,根本不是正宗的奥迪。
虽然这篇文章后来被删除了,但这种公开化的“嫡庶之争”,已经让所有人都看清了奥迪品牌内部的巨大裂痕。
这种激烈的内耗,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销量的直线下滑。
根据公开的数据,一汽奥迪去年的销量还有接近70万辆,今年上半年就出现了超过12%的暴跌。
放眼整个奥迪品牌,虽然全球总收入略有增长,但利润却大幅减少了三成以上。
尤其是在中国这个最重要的单一市场,奥迪上半年的销量只有28万多辆,被老对手奔驰和宝马甩开了不小的差距。
曾经稳坐豪华品牌头把交椅的奥迪,如今连跟在别人身后的资格都快没了。
面对这种困境,厂家和经销商的日子都不好过。
厂家为了挽救销量,只能不断降价,但这又进一步损害了品牌的价值。
经销商们则被夹在中间,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一方面,他们要承受巨大的库存压力;另一方面,为了清库存,只能忍痛亏本甩卖。
比如在成都市场上,就曾有经销商把官方指导价二十多万的奥迪A3,降到了十一万多,基本上是打了对折在卖。
即便如此,很多经销商还是撑不下去了,关门倒闭的不在少数,还有一些干脆转型去卖现在更受欢迎的国产新能源汽车。
为了稳住价格体系,一汽奥迪又推出了所谓的“融合直售”模式,也就是线上统一定价。
但这又动了经销商的奶酪,让他们从自己做生意的老板,变成了只赚取微薄佣金的销售员,这无疑会加速经销商网络的瓦解。
说到底,奥迪在中国的这场混乱,根源在于德国总部的战略失误和贪心。
他们既想保住一汽奥迪这个能持续提供稳定利润的“现金牛”,又想利用上汽这个新伙伴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赛道上实现超车。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这种“一女二嫁”模式在中国市场会引发多么剧烈的内部矛盾。
结果就是,两个合资公司在价格、渠道、技术等各个方面互相掣肘、互相消耗,不仅没能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合力,反而把整个奥迪品牌拖入了泥潭。
当奥迪还在为谁是“正统”而内斗不休时,中国的汽车市场早已换了天地。
以比亚迪、蔚来、理想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无论是在技术创新、用户体验还是市场反应速度上,都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向上蚕食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
奥迪这场旷日持久的内乱,不仅消耗了自身的品牌价值,更给了竞争对手们一个绝佳的超车机会。
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短期内看到奥迪降价促销似乎是件好事,但长远来看,一个品牌内部混乱、价值体系不稳、经销商网络动荡,最终损害的还是车主的利益和用车体验。
这种局面,恐怕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改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