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有意思的事,让不少关注车市的朋友们都觉得有点看不懂。
主角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别克GL8,具体来说是它的插电混动版,也就是GL8陆尊PHEV。
这车在今年四月份才刚刚上市,算是一款全新的车型,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可这才过了几个月,连半年都不到,新款的GL8陆尊PHEV的实车照片就已经在网上传开了,而且这次的升级幅度还特别大。
这就让很多人纳闷了,一款新车上市这么短的时间就进行一次大改款,这在以前的汽车市场里是相当罕见的。
别克这么着急,究竟是为什么呢?
是产品本身有什么问题急需修正,还是受到了什么外部的巨大压力?
这背后其实反映出咱们现在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咱们先来看看这次曝光的新款车型到底变了些什么。
如果单从照片上看,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有点失望,因为它长得和现在正在卖的几乎一模一样。
车头还是那个尺寸非常夸张的梯形大格栅,看起来特别有气势,这也是别克现在家族化的设计语言。
分体式的大灯,上面是一条细长的贯穿式日间行车灯,下面是远近光灯组,这些设计元素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
从侧面看,车身线条、车窗轮廓也都没有变化,充电接口依然被安放在了车身右后侧的翼子板上,还配备了后排的隐私玻璃,这些都是一台高端MPV该有的样子。
可以说,如果你把新旧两款车停在一起,不仔细看参数表的话,普通人基本上是分不出来的。
这种外观上的“原地踏步”,恰恰说明了这次升级的重点完全不在表面功夫上。
真正的变化,都藏在了看不见的“三大件”里。
这次新款GL8陆尊PHEV最大的亮点,就是它换上了一套升级版的插电混动系统,官方给它取了个很响亮的名字,叫“真龙”插混Pro系统。
这个“Pro”可不是白加的,它带来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
咱们用数据来对比一下就一目了然了。
现在在售的GL8陆尊PHEV,它的纯电续航里程是138公里,综合续航是1370公里。
这个数据其实已经很不错了,在同级别的MPV里也算是中上水平。
但是,新款直接把电池容量从原来的24.4千瓦时提升到了34.8千瓦时,换来的是纯电续航里程直接暴增到了202公里。
这一下就跨过了200公里的大关,意义非凡。
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市里的用户来说,日常上下班、接送孩子,完全可以把这台车当成一台纯电动车来使用,可能一个星期都不需要启动一次发动机,大大降低了日常的用车成本。
续航方面,综合续航也从1370公里小幅提升到了1450公里。
这个提升虽然看起来不大,但它带来的心理安全感是完全不同的。
1450公里意味着你从北京加满油、充满电出发,可以一口气开到上海,甚至开到更南边的地方,中途完全不需要为能源补给而担心。
这对于经常需要长途旅行或者商务出行的MPV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分项。
更关键的一项技术升级,是新款车型支持5C超快充。
这个“5C”可能听起来比较专业,简单来说,就是充电速度极快。
官方给出的数据是,把电量从30%充到80%,只需要短短的15分钟。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好比你在高速服务区停下来,去上个洗手间、买瓶水、活动一下筋骨的时间,车子就已经补充了足够跑几百公里的电量。
这个功能彻底解决了过去插电混动车型“有电是龙,没电是虫”、充电慢、长途出行不敢用纯电模式的尴尬,让电动出行的便利性大大提升。
那么,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别克要如此急切地推出这样一个“增强版”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尤其是来自我们中国自主品牌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别克GL8在国内MPV市场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是商务接待的代名词,也是很多家庭升级换购时的首选。
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市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腾势D9 DM-i、岚图梦想家PHEV等为代表的国产新能源MPV强势崛起,它们不仅在技术上带来了更先进、更省油的插电混动系统,更重要的是,它们更懂得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超大的车内空间、可以躺平的航空座椅、车载冰箱、大尺寸的后排娱乐屏,这些在过去只有在顶级豪华车上才能见到的配置,现在都成了国产新能源MPV的标配。
面对这些来势汹汹的对手,曾经的王者别克GL8突然发现,自己过去引以为傲的品牌光环和乘坐舒适性,似乎不再是唯一的卖点了。
消费者开始用全新的标准来衡量一款MPV的好坏,而这些新标准,恰恰是国产车的强项。
所以,今年四月份GL8陆尊PHEV的上市,可以看作是别克在巨大压力下做出的第一次正式回应。
它拿出了上汽通用最新的插混技术,试图在新能源赛道上稳住阵脚。
但很显然,仅仅是这样还不够。
中国品牌的创新速度和迭代速度实在太快了,市场的反馈也直接告诉了别克,如果不能在核心技术上做到绝对领先,就很难重新夺回市场的主导权。
因此,这次新款GL8陆尊PHEV的火速升级,就是别克被这种“中国速度”推着向前走的必然结果。
它不再是小打小闹的改款,而是直接瞄准了用户最关心的续航和充电两大痛点,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技术强化,目的就是要在产品力上重新建立起一道足够高的“护城河”。
这背后,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给整个市场带来的活力。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秀的自主品牌不断地创新和挑战,才迫使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合资品牌也不得不放下身段,拿出看家本领,用最快的速度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良性的竞争,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每一个普通的购车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