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买油车?人家已把“歧视”贴上停车场了!

还买油车?人家已把“歧视”贴上停车场了!

今天开油车出门。停个车,心先堵了。

“新能源汽车前两小时免费。”

几个大字,贴在停车场入口。刺眼。

燃油车?照常收费。价格还不低。

这算什么?明晃白的差别待遇。还是赤裸裸的“歧视”?

你有没有过这种瞬间——

站在那块告示牌前,突然觉得自己开的不是车。

是……被政策抛弃的旧时代遗物。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突破53%

还买油车?人家已把“歧视”贴上停车场了!-有驾

一半以上的新增购车者,选了电。

这不是趋势。这是现实。

可现实背后,那些还在为油箱奔波的人呢?他们做错了什么?

西安的车主说,绿牌车能走公交道。

济南的车主说,充电桩旁车位专属,油车停了会被锁轮。

深圳更直接——《碳达峰实施方案》白纸黑字:差异化停车收费,要成为常态

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车保有量目标130万辆。

60%的新车销量必须是新能源。

数字冰冷。执行起来,却带着温度——只是这温度,不暖油车人的心。

还买油车?人家已把“歧视”贴上停车场了!-有驾

我们真的在讨论环保吗?

还是在用环保的名义,加速一场产业洗牌?

有人反驳:“油车污染大,该罚。”

对。内燃机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但电车就零污染?

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重金属污染。

废弃电池回收难题。

一块动力电池,处理不当,污染能持续上百年

这账,怎么不算?

更讽刺的是——

还买油车?人家已把“歧视”贴上停车场了!-有驾

当年燃油车普及,靠的是补贴和路权倾斜。

如今轮到自己被淘汰。

历史轮回,不过如此。

一位老司机苦笑:“我交了一辈子养路费。”

“现在停车都不配平起平坐?”

这话扎心。却没人回答。

政策的初衷是什么?

当然是推动能源转型。减少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

王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所长,说得理性:

“衡量公平,要算总账。”

还买油车?人家已把“歧视”贴上停车场了!-有驾

可问题是——

普通消费者心里,哪有宏观数据?

他们只看到:自己的车,正在被一步步“边缘化”。

限行政策开始绕开新能源车。

高速通行优先保障电动车充电。

甚至连小区车位改造,物业都说:“先满足电车充电需求。”

油车?往后排。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鼓励”。

这是系统性的资源倾斜。

还买油车?人家已把“歧视”贴上停车场了!-有驾

是整个社会基础设施,向一个方向倾斜。

崔东树警告过——

燃油车市场若崩塌过快,将是巨大灾难

为什么?

因为目前绝大多数车企,利润仍来自燃油车。

新能源业务,多数还在烧钱。

大众承认:电动车型普遍亏损。

丰田挣扎转型。奔驰推迟全面电动化时间表。

传统巨头尚且步履蹒跚。

你让百万经销商、零部件厂工人、维修技师,怎么转身?

还买油车?人家已把“歧视”贴上停车场了!-有驾

我们忘了——

汽车产业链条太长。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夜之间把油车打入冷宫。

代价,最终由谁承担?

有人说:“技术进步就是这样残酷。”

适者生存。淘汰落后。

听起来正义凛然。

可“落后”是谁定义的?

十年前,电动车续航不到200公里。

充电半小时,电量才20%。

还买油车?人家已把“歧视”贴上停车场了!-有驾

那时候,谁敢说它先进?

现在呢?

主流电车续航突破700公里,快充15分钟补能400公里

技术飞跃,值得鼓掌。

但不能因此否定过去的选择。

更不该让曾经支持燃油车的用户,感到羞耻。

我认识一位越野爱好者。

他坚持开大排量SUV。

不是不懂环保。是他每年要去无人区科考。

沿途没有充电桩。

还买油车?人家已把“歧视”贴上停车场了!-有驾

加油站之间相隔500公里。

对他来说,电车等于禁锢。

他的需求,就不配被尊重吗?

还有冷链运输司机。

长途货运卡车。

矿区工程车。

这些场景,目前根本没有成熟的电动替代方案。

可政策一刀切下去时,没人问:他们的路在哪?

公平竞争。四个字,重如泰山。

还买油车?人家已把“歧视”贴上停车场了!-有驾

政策可以引导。但不该压制。

扶持可以存在。但要有期限。

今天的新能源车,享受着路权、牌照、停车、电价多重红利。

这本没错——新兴产业需要保护期。

就像婴儿需要襁褓。

但当这个“婴儿”已经能跑能跳,甚至开始参加马拉松……

你还紧紧抱着它,不让别人靠近跑道。

这就叫偏袒。

更可怕的是,社会情绪开始变化。

一些电车车主沾上“政策光环”,产生优越感。

还买油车?人家已把“歧视”贴上停车场了!-有驾

论坛里出现“油车滚出城市”的言论。

充电桩旁写着“油车勿占,违者重罚”。

连语气都变了——从“共同出行”变成“你们不配”。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用车标划分人群了?

这是进步吗?

真正的成熟社会,不该是“电车胜利,油车退场”。

而是——

无论你选择什么动力形式。

都能获得平等的路权、服务与尊严。

技术路线,交给市场。

还买油车?人家已把“歧视”贴上停车场了!-有驾

使用体验,交给用户。

而不是由一纸文件,决定谁高贵,谁卑微。

未来会怎样?

氢燃料可能崛起。

合成燃料或许重生。

甚至核能微型化……谁知道呢。

但唯一确定的是——

今天被捧上神坛的纯电模式,未必是终点。

所以,别急着给油车判死刑。

还买油车?人家已把“歧视”贴上停车场了!-有驾

也别让电车活在温室里。

让它们在真实的市场中碰撞、进化、共存。

阳光之下。

每一种认真造车的企业。

每一个理性选车的用户。

都值得被尊重。

否则……

今天我们歧视油车。

明天会不会歧视电车?

还买油车?人家已把“歧视”贴上停车场了!-有驾

后天,又轮到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