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辆车,价格接近50万,却还是被越野玩家当成情怀标配。 问题来了:在电动化狂潮下,为什么还有人宁愿为一台“传统越野机”掏钱?答案可能比你想的更简单也更直接。
一汽丰田在2024年北京车展上把全新普拉多带回来了。 预售价定在47万到57万元之间。
外观上,买家能选“方灯”或“圆灯”。两种风格,满足不同审美的情绪化需求。 官方说首批国产车会在2024年7月交付。
这对很多越野迷来说,是一记鼓点——老牌硬派又回来了。 看数据就知道变化不小。
新车基于TNGA-F非承载式平台打造,这套底盘不是随便凑的,跟雷克萨斯GX和全新兰德酷路泽LC300有亲缘关系。 车身尺寸也更霸气:接近5米的长度,近2米的宽度,轴距接近2.85米。
空间感明显提升。 坐进驾驶位,你会觉得这是为长途跋涉准备的。
动力部分是亮点。 两点要一是2.4升涡轮增压发动机;二是与电机协同的i-FORCE MAX混动系统。
官方给出的综合最大功率约243千瓦,峰值扭矩约630牛·米,匹配8速自动变速箱。 翻译成人话就是:起步有力,中段加速稳,低速拖动也不怵。
越野时那股扭矩感,会让你相信它是认真的。 越野配置也够硬核。
全时四驱标配。 中央差速器和后桥差速锁都有安排。
车上还有多地形选择和蠕行模式,可以在砂石、泥泞和岩石之间切换“战斗姿态”。更有意思的是,这代普拉多第一次装上了电子控制稳定杆解耦机构。 简单说,这玩意儿能在复杂路面时让悬架“伸得更开”,增加通过性和舒适度。
技术听着有点高冷,但越野用起来就是直观的胜利。 内饰走的是“硬派中的豪华”路线。
全液晶仪表搭配12.3英寸悬浮中控屏,科技感在线。 Toyota Safety Sense 3.0也到了车上,属于较新的主动安全套件。
座椅有通风和加热,方向盘也可以加热。 国产版给出6座和7座两种布局,家庭用户和越野党都能找到合适的方案。
市场反应热度不低。 预售一开,很多经销商的订单激增。
有些热门配置的交付周期拉到年底。 可见情怀与实用并存时,依旧能刺激消费决策。
有人愿意等。 有的人直接下单。
社交平台上,关于“要不要买普拉多”的讨论也很热烈。 聊到价格,问题就尖锐了。
47万起步,不算便宜。 在同一价位,豪华品牌的GLE、X5等都在可选列表里。
对比自主阵营,坦克500入市价在30万左右,长城炮越野版甚至更低。 换句话说:普拉多并非价格最低的选择。
那它凭什么站得住脚?两点:品牌口碑和长期可靠性。 丰田在越野车领域的工艺与耐久性,被很多用户当作购买的决定性因素。
保值和维修便利,也是重要考量。 现在把视角拉远一点。
整个车市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 电动车占比上升,多个厂商把目光投向新能源。
但越野车的核心关切不同:不是零到百加速,而是可靠性、可维护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 混合动力在这里成了桥梁。
既能保留扭矩输出和越野能力,又提升日常通勤的燃油经济性。 对一些用户来说,这样的折中比纯电更实际。
说个小故事。 某越野圈的车主分享过一次经历:在一段泥泞的山路上,几辆车被困,只有一台老丰田硬生生靠低速扭矩和差速锁脱困。
那位车主说的很直白:越野不是花里胡哨,是真刀真枪的可靠。 这种经历堆积起来,形成了口碑。
普拉多这次回归,正是把这种“经年累积的信任”搬回到了市场上。 我个人觉得,买车不只是看参数表,还要看你会怎么用。
如果你常跑城市通勤,偶尔周末出游,甚至预算有限,坦克500和其他国产越野都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如果你需要的是长期耐用、二手保值和极端环境里的安心体验,给普拉多留一个位置是合理的。
再强调一句:当越野遇上混动,既有勇猛也有温柔,这种平衡值得考量。 结束时提一个开放性问题:在燃油经济性越来越被看重的当下,你会为一台兼顾传统越野能力与混动技术的普拉多买单吗?欢迎在评论里说说你的理由,站队or反对都可以,越辩越清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