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狂卖4215台,7月只剩1942台! 这不是哪家新势力的崩盘故事,而是华为鸿蒙智行旗下高端轿车享界S9的真实销量断崖。
当所有人以为问界M9之后,华为又一颗新星正在升起时,冰冷的数字直接上演了一场“自由落体”。 那些喊着“黑马来了”的声音,瞬间被54%的环比暴跌狠狠打脸。
享界S9,这台被寄予厚望、配置堆到顶的中大型豪华轿车,真的配得上“爆款”期待吗? 还是说,从一开始,我们就把它捧得太高了?
增程版上市那会儿,享界S9的剧本看上去堪称完美。 四月增程车型入场,当月1338台起步,五月2134台稳步上行,六月更是凶猛窜至4215台。
一路高歌的曲线,完美复刻了问界家族起势的轨迹。 车评人忙着分析它的全系标配空气悬架、铝合金底盘,还有华为ADS 3.0智驾和鸿蒙座舱4.0的硬核加持。
长超5米1的旗舰尺寸,800公里+的纯电续航或是满油满电破千公里的增程实力,账面数据几乎无懈可击。 一片叫好声中,没人怀疑它将是下一个月销破万的鸿蒙智行王牌。
然而市场比想象残酷得多。 当7月销量数字定格在1942台,所有乐观预测碎了一地。 环比暴跌54%,说“腰斩”都算客气了——几乎是砍到了膝盖!
不是大盘冷了,中大型纯电轿车这个修罗场,正在上演更疯狂的贴身肉搏。 隔壁的极氪001直接掀桌子,7月放出6545台的销量,把8295芯片免费升级、起售价干到26.9万的狠招直接拍在桌上。
蔚来ET7靠着150度半固态电池的稀缺性,稳稳收割高端客群,7月2913台的成绩单,在40万+的价位段透着股不容置疑的冷傲。
享界S9呢? 卡在32万到44万之间的尴尬地带,发现两头都在挨揍:极氪001抢的是它想吃的“性价比旗舰”蛋糕,蔚来ET7压制的则是它渴望突破的“科技天花板”。
鸿蒙智行内部,问题同样在撕开裂痕。 同样是华为技术赋能,问界M8和M9能月月破万,稳稳扎根高端SUV阵地;智界S7却始终徘徊在生死线边缘;新加入的享界S9,眼下也一头栽进了悬崖。
为什么华为光环这次没奏效? 消费者用脚投票的背后,藏着一个尖锐质疑:享界S9真的是华为的“亲儿子”,还是换了个合作方(北汽蓝谷)就变味的试水之作?
打开车质网的投诉页面,隐约透露出答案。 关于享界S9内饰件装配间隙大、中控偶发卡顿的抱怨悄然爬升,指向代工厂北汽蓝谷的制造水准。
一份流出的第三方机构调研报告更扎心:近40%的潜在客户因为“担心北汽蓝谷的工艺品控”,最终放弃了S9下单。 华为的技术赋能再强,当落地到生产环节交给被认为“差点意思”的伙伴时,用户的信任裂痕足以摧毁销量根基。
另一重困境,藏在享界S9引以为傲的技术路线里。 增程版车型本是用来拓宽用户群的利器,理想汽车用L系列证明了这一路线的火爆。
但轿车领域呢?数据冷得刺骨:整个2025年上半年,增程轿车在新能源轿车总盘子里的份额,连5%都够不上!
当增程主力军理想L6和问界M7以凶猛攻势抢占用户(7月合计4.2万辆),留给享界S9这类增程轿车的空间本就狭窄。
它试图用增程解决纯电的里程焦虑,却忽略了核心问题——想买中大型豪华轿车的用户,真的那么需要背着一个增程器吗? 理想汽车的轿车项目一度搁置,某种程度上已经用行动暗示了对这个市场的疑虑。
回看6月那个4215台的高点,更像是一场精心营造的泡沫。 增程新车上市初期的政策刺激、渠道首批铺货压库、线上KOL集中爆发式评测……多重因素堆出了一个虚假繁荣。
当潮水在7月退去,享界S9真实的市场号召力才赤裸地暴露出来:1942台,一个连二线新势力都难以满意的成绩。
这份成绩单丢在堆满“黑科技”的配置表旁边,散发出一种近乎荒诞的违和感——车是好车,可消费者为什么不买账?
问题不在于车本身的技术实力,而是它被摆错了位置。在一个价格高度敏感、对手贴身白刃战的区间里,用北汽蓝谷代工的“瑕疵”风险加上对增程轿车市场的误判,结果就写着两个大字:高估。
极氪001车主论坛里有人评论:“享界S9? 华为技术我认,但我26万9能买到001啊。 ”蔚来ET7的粉丝则嗤笑:“买50万的车,我会在乎北汽造出来的细节? ”
享界S9卡在中间,两头不沾。 技术冗余堆高了成本却换不来用户感知的“绝对价值”,鸿蒙智行内部的品牌梯度断裂又没让它接住问界的荣光。
享界S9的败局不是偶然,是被高估的定位撞上了残酷的市场真相。 华为的光环还在,但这次,它没能照亮享界的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