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万的玛莎拉蒂卖不动了?意大利豪车腰斩价背后的生死劫

走进上海浦东玛莎拉蒂4S店,一位年轻人指着海报上的数字反复确认:“这车真38万能开走?”销售员递上宣传页的手势熟练得像肌肉记忆,海报上“限时38.88万元”的标语鲜红刺眼。而在两年前,这款名为Grecale的意大利豪车还需要加价20万才能提车。

这并非孤例。某汽车平台显示,上海经销商甚至将报价杀到36.96万元,相比65.08万元的官方指导价,直接腰斩28万元。销售私下透露:“这批车清仓结束就没了,之前卖一台亏几万,现在靠厂家补贴撑着。”更荒诞的是,新车价格已低于部分二手车,二手车商直言“被背刺”。

38万的玛莎拉蒂卖不动了?意大利豪车腰斩价背后的生死劫-有驾

曾经风光无限的玛莎拉蒂,2017年在华销量高达1.44万辆,中国一度成为其全球最大市场。那时的展厅里挤满新贵,部分经销商甚至推出200元一次的“微商拍照服务”。而今年前五个月,这个数字断崖式跌至384辆——相当于每天仅售出2.5辆。冰冷的数字背后,意大利都灵工厂的流水线正日渐冷清。

豪车寒冬席卷的何止三叉戟?劳斯莱斯前五个月销量下滑23%,兰博基尼暴跌39%,宾利也缩水20%。德国车企BBA同样惨淡:奔驰净利润骤降42.8%,宝马下滑26.4%。当小米SU7带着激光雷达与Orin-X芯片杀入战场,当比亚迪仰望U8以“坦克调头”刷屏短视频平台,超豪华品牌的光环正被技术平权浪潮碾得粉碎。

38万的玛莎拉蒂卖不动了?意大利豪车腰斩价背后的生死劫-有驾

玛莎拉蒂的困境远不止价格标签的崩塌。车质网上,一位新车主愤怒控诉:提车一个月内连续出现节气门故障灯报警、行驶中熄火,4S店却仅以“电池缺电”搪塞。这样的质量隐患在电子系统上更甚:中控屏幕频繁报错、后备厢感应失灵、雨刮器失控等投诉屡见不鲜。

更致命的是电动化转型的溃败。当国产新势力18个月就能完成一轮新车迭代,玛莎拉蒂的研发周期仍困在五年桎梏中。其纯电版Grecale Folgore市场反响惨淡,母公司Stellantis集团去年因此巨亏2.6亿欧元。郑州等地玛莎拉蒂4S店的接连关闭,像一块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昭示着品牌生命力的枯竭。

38万的玛莎拉蒂卖不动了?意大利豪车腰斩价背后的生死劫-有驾

经销商“降价28万”的疯狂举动背后,藏着精妙的营销算计。销售人员强调“活动与品牌无关”,既安抚老车主情绪,又为品牌保留最后一丝体面。限定“仅白外黑内一款”的噱头,制造出稀缺感的心理压迫;“两天售出10余辆”的口号,则巧妙利用从众心理刺激观望者。这波操作本质上是用三叉戟徽章换取现金流,饮鸩止渴的悲壮感扑面而来。

当38万的玛莎拉蒂开上街头,它承载的早已不是身份象征。年轻人更愿为激光雷达和城市NOA买单,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份额三年间从6.5%飙升至21%。华为与江淮打造的尊界S800上市即获5000台大定,售价70.8万起却供不应求。技术代差面前,百年豪门的声浪与皮革黯然失色。

38万的玛莎拉蒂卖不动了?意大利豪车腰斩价背后的生死劫-有驾

Stellantis集团将生产线从都灵迁往摩德纳工厂的决策,更像是最后的自救。流水线空转的阴影下,玛莎拉蒂的困境成为传统豪车商业模式的系统性危机缩影。当“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洪流席卷而来,固守内燃机荣光的品牌,终将被拍在沙滩上。

郑州最后一家玛莎拉蒂4S店关闭那晚,展厅里的GranTurismo模型仍保持着猎豹般的俯冲姿态。车头三叉戟在射灯下熠熠生辉,却照不亮空荡的展厅。降价清仓的狂欢终会落幕,但这场由新能源驱动的行业洗牌,才刚刚撕开冰山一角。当38万的玛莎拉蒂仍无人问津,谁会成为下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38万的玛莎拉蒂卖不动了?意大利豪车腰斩价背后的生死劫-有驾

#AI热点大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