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东站到幽兰镇17公里难出行?大学生换乘苦,8.1万居民愁,官方回复引争议

南昌东站到幽兰镇就17公里,说近不近说远不远,可这公交能把人逼得想弃疗!有个大学生从东站回幽兰镇,先挤206路到辛家庵,再转130路,折腾半天不说,官方还说“你步行800米去涂坊站坐130路就能直达”,还以“资源浪费”为由不新增线路。可谁不知道幽兰镇有8.1万常住人口,8.5万亩耕地、2.7万亩水产养殖,不管是村民运农产品去城里,还是老人去医院看病,这公交不便的苦,没经历过的人真不懂。

南昌东站到幽兰镇17公里难出行?大学生换乘苦,8.1万居民愁,官方回复引争议-有驾

就说那大学生,上次放假从东站出来,拖着装满课本的行李箱,太阳晒得柏油路都发烫,他跟着导航找涂坊站,800米的路走了快20分钟,汗把后背都浸湿了。好不容易到了站台,又赶上130路平峰时段,等了快50分钟才来车,上车一看,满车都是拎着菜篮子的老人,还有扛着农具的村民。

有个阿姨说,她要去南昌市区卖新鲜的鱼虾,为了赶早市,凌晨4点就起来等车,结果等了40多分钟,鱼虾都少了几分鲜活。反观自驾的,从东站上了路,20分钟就能到幽兰镇街口,这效率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更让人不舒服的是,换乘还得多花4块钱,本来公交就是图便宜,这下反而多了支出,谁愿意啊?

南昌东站到幽兰镇17公里难出行?大学生换乘苦,8.1万居民愁,官方回复引争议-有驾

网上对这事儿吵得厉害,有人说“130路每天才1000多人坐,每班也就35个人,新增线路纯属浪费钱,别瞎折腾”。这话听着就气人!你咋不想想,为啥客流量少?还不是因为换乘麻烦、等车时间长、多花钱!幽兰镇8.1万常住人口,就算只有10%的人需要坐这趟公交,也有8000多人,这能叫没人?老人扛着几十斤的菜,在太阳底下等50分钟车,你要是他们的孩子,能不心疼?

还有人说“公交是民生工程,得看老百姓实际需求,不是只算运营成本,优化现有线路比说浪费强”。这话才算说到点子上!公共交通本来就是给老百姓兜底的,要是都盯着眼前那点客流量,偏远地方的人难道就不配坐方便的车?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南昌东站到幽兰镇17公里难出行?大学生换乘苦,8.1万居民愁,官方回复引争议-有驾

其实要解决这问题,根本不用花大价钱新增线路。把130路的始发站从现在的地方改到南昌东站,也就少绕3公里路,运营成本反而能降点。这么一改,乘客能省30分钟行程,还能省下那4块钱换乘费。南昌东站每天客流量有1万人,就算只有1%的人要去幽兰镇,每天也有100人直接受益,再加上幽兰镇本地往返东站的通勤族,每天受益的人肯定能超500人。

要是再在东站设个130路专属站台,高峰时段15分钟发一班,平峰30分钟一班,哪还会有等车难的问题?再过阵子地铁2号线要东延到东站,到时候整个“东站幽兰”的定制公交,晚上高铁到站的人也能坐上回家的车,多省心?还有幽兰镇的印智航天农业产业园,交通方便了,园里的农产品能更快运到市区,老百姓能多赚钱,产业也能发展,这不就是“交通带产业、产业惠民生”的好事?

南昌东站到幽兰镇17公里难出行?大学生换乘苦,8.1万居民愁,官方回复引争议-有驾

现在不少地方搞交通规划,总爱先算经济账,把“资源浪费”挂在嘴边,却忘了公交是民生账。老话都说“要想富先修路”,这路不光是能跑私家车的大路,更是能载着老百姓出门、载着农产品进城的公交路啊!要是只盯着眼前的客流量,忽略了8.1万居民的实际需求,那公共交通的意义何在?

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事?明明改改线路、调调发车时间就能方便一大群人,却总卡在“成本”“浪费”上。要是你住在幽兰镇,每次出门都得转两趟车、多花一个小时,赶上急事的时候,你能不着急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遇到的类似事儿,一起说道说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