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条爆款标题参考:
比亚迪首次参展就放出“王炸”! 全矩阵电动商用车亮相武汉车展,燃油卡车慌不慌?
商用车领域变天? 比亚迪T4/T5/Q3/C11四车连发,用技术重新定义物流运输!
不只是轿车厉害! 带你看看比亚迪在商用车展上那些让你惊掉下巴的“黑科技”重卡、轻卡和客车。
你敢信? 在2025中国国际商用车展览会(CCVS)上,比亚迪首次参展就甩出了一副“王炸”!
这次它没聊我们熟悉的乘用车,而是亮出了覆盖小卡、轻卡、重卡的全矩阵新能源商用车,一口气发布了纯电轿卡T4、混动轻卡T5、纯电牵引车Q3和全新客车C11四大核心车型。
很多人可能还没意识到,这场展览或许将成为商用车领域从燃油时代迈向电动时代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比亚迪此举,分明是在告诉我们:绿色物流的时代,真的已经全面到来了吗?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那款全球首发的纯电轿卡T4上。 这款车搭载了比亚迪闻名已久的高安全刀片电池,电量62.3kWh,在CLTC工况下续航里程能超过330公里。
对于城市物流配送来说,这个续航能力是否已经足够应对日常需求? 它配备的150kW扁线电机,能输出204匹马力和340N·m的大扭矩,甚至宣称满载时的最大爬坡度能超过35%。
这意味着什么呢? 是不是说即使满载货物,面对城市地下车库那种陡坡,也能轻松应对? T4还采用了CTC电池底盘一体化设计,这不仅提升了空间利用率,是否也意味着整车刚性更强、更安全?
行业首创的“灵犀电刹”线控制动系统,据说能实现毫秒级的响应速度。 在突发状况下,这短短的毫秒级差距,会不会成为行车安全的关键因素? 而其百公里电耗据称为18.5kWh(CLTC工况),如果按照商业运营的成本计算,电动卡车的使用成本优势到底能有多大?
这是否在暗示,未来卡车司机的工作环境,也能像轿车驾驶员一样舒适? 这种对驾驶员舒适性的关注,会不会成为吸引新一代从业者加入物流行业的关键因素?
再看混动轻卡T5,作为首款搭载DM技术的4.5吨级城市物流轻卡,它的满油满电续航竟然突破了1100公里。
这是否彻底解决了新能源车在城际运输中的续航焦虑问题? 对于那些经常需要跨城运输的用户来说,混动方案在当前阶段是不是比纯电更务实的选择? 毕竟,今年9月,比亚迪新能源轻卡刚刚迎来了第10000台正式下线,单月上险量达到1,057辆,这个市场表现是否已经证明了其产品路线的正确性?
受益于比亚迪“商乘并举”的战略,T5混动轻卡沿用了很多乘用车级别的设计和技术。 这是否意味着商用车和乘用车之间的技术壁垒正在被打破? 更有意思的是,在海外,比亚迪T5纯电动版本以ETM6之名远销荷兰等欧洲国家,同样收获了极高评价。 这是否说明中国制造的商用车已经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
而针对港口、矿区等短倒运输场景的纯电动牵引车Q3(山区版),则展示了比亚迪在重卡领域的实力。 它搭载了452kWh的刀片电池组,综合续航里程超过320公里,并支持最大600A电流的双枪快充。
在频繁高强度作业的工况下,这样的补能效率能否满足实际需求? 其驱动系统最大功率高达550kW,最大满载爬坡度可达30%。 这样的动力表现,是否足以应对山区复杂路况的挑战? 据了解,这款车在海外市场也以ETH8、8TT之名销售,市场评价相当高。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重卡已经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除了卡车系列,基于比亚迪e-BUS平台3.0打造的电动客车C11也同样引人注目。 车长11米,在满载开空调的情况下,续航最高可达400公里以上。
这款客车采用了全球首创的客车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将电池包与车身骨架深度融合,这不仅提升了车身扭转刚度,还大大扩充了行李舱容积。 这是否解决了传统电动客车空间布局的痛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C11客车还采用了云辇-A悬挂系统、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高速爆胎稳行系统等先进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是否能真正提升客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有效抑制车身刹车点头、颠簸,减少乘客晕车等情况的发生? 对于旅游客运行业来说,这是否会成为吸引客源的新卖点?
比亚迪此次参展,虽然是“车展新人”,但展示的却是其在商用车领域17年技术积累的成果。 自2008年启动商用车技术研发以来,比亚迪已经形成了集产品规划、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截至目前,比亚迪商用车足迹已遍布全球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个城市。 其中,纯电动客车单车最高行驶里程已超过59万公里,这个数字是否足以打消人们对电动车耐用性的疑虑?
回顾比亚迪的发展历程,其技术投入的决心令人印象深刻。 近12年来,比亚迪有11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 即使在最艰难的2019年,净利润只有19亿元的情况下,全年研发投入仍达到84亿元。 这种对技术的执着,是否正是其如今能在商用车领域大放异彩的根本原因?
比亚迪提出的“7+4”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战略,涵盖了私家车、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七大常规领域,以及仓储、矿山、机场、港口四大特殊领域。 这是否预示着比亚迪意在提供全方位的电动化交通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制造车辆?
在国家级盛事的保障任务中,我们也能看到比亚迪商用车的影子。 例如,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前夕,由23辆纯电动环卫车T18组成的“第零方阵”驶过长安街,执行路面深度清洗任务。 这是继2015年“九三阅兵”、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后,比亚迪第三次承担国家级阅兵盛典环卫保障重任。 这是否从侧面印证了其产品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比亚迪商用车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2025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在全球多个重点市场斩获销量冠军,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巴西、意大利等地。 例如在巴西,比亚迪一季度新能源销量突破2万辆,稳居销冠,甚至比亚迪唐被选为巴西总统卢拉的官方座驾。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商用车的品牌形象在国际上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从技术层面看,比亚迪拥有从电池、电机、电控到车规级半导体的全产业链自研能力。 这种垂直整合的模式,是否使其在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稳定性上具备了独特优势? 其打造的“技术鱼池”,包括刀片电池、e平台、DM技术、CTB、易四方、云辇等,是否正在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中的重要力量?
面对比亚迪在商用车领域的全面发力,我们不禁要问:传统的燃油商用车企是否已经感受到了真正的压力? 当新能源技术不仅带来环保优势,更在运营成本、驾驶体验、智能化程度上展现出竞争力时,物流行业的选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场始于乘用车的新能源革命,是否即将在商用车领域掀起更大的波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