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快消品说法背后:用车琐事与老油车对比
上个月在楼下遛狗,碰见隔壁张师傅又在擦他那台十几年的福克斯。聊起最近我也想换辆电动车,他就一脸不屑,说:“你们年轻人啊,现在买的那些电动小破车,哪有咱这油货结实?三年一换壳,五年全报废。”听得我哭笑不得。
其实这话也不是没来由,自打身边做手机的厂子都开始造起了汽车,这种“电车快消品”的说法越传越广。尤其是群里有人晒新提的小鹏、极氪啥的,还不到半年,又嚷着要置换升级。我琢磨着,是不是现在买个新能源,就跟去年抢iPhone一样,热乎劲儿过去立马出新款?
前阵子和销售聊天,他顺嘴带了句,“新能源现在产能利用率都八成多呢,你要订得赶紧,不然等下一波更新又变样。”反观合资燃油品牌,那库存堆积得仓库门口都停满了,据他说有些只敢开五六成产能,多造出来压钱还丢面子。这倒是真的——国产新能源主打一个推陈出新,一款底盘平台能拉出好几个花样车型,有时候三四个月就上一个新版本,比手机厂商还勤快。
微信群里还有个爱研究数据的小刘,上回给我们念叨:“光今年头七个月,新上市的纯电车型都有五百多款了!以前燃油车一年才冒出来几个大改款。”难怪二手市场上老旧燃油SUV挂两月卖不掉,人家新的智能驾驶、OTA功能一更新,全城都是广告和直播间解读。以前看发布会还得蹲媒体剪辑,现在连表哥家初中生侄女都会刷到新能源汽车发布会直播,说是跟追数码新品似的。
不过真用起来差别还是挺大的。我那辆混动轿跑虽然支持CarPlay,但每次远程空调总卡顿,要么就是APP界面像PPT拼凑的一样。而邻居小王的新势力纯电,每天早晨定时加热座椅、自动预约充电,都靠手机一点搞定。他吹牛说,“你们这些烧汽油的不懂啥叫云端升级,我昨晚睡觉系统自己升完级,导航路线直接同步最新高速路口。”
但风光背后也藏点烦心事。有回修理厂师傅喝茶闲聊,说2019年前买的一批国产纯电,用的是3G模块,现在4G/5G普及后不少APP直接断网。“原来导航还能在线查路况,现在只能当收音机用了!”师傅拍着大腿乐呵,“厂家懒得管你,小众牌子的售后电话都没人接,你再高级也是摆设。”
还有一次群友自测自己的二手PHEV,发现软件停止维护以后,好些远程诊断和OTA服务全失效,只剩下基础驾驶功能。虽说传统汽油发动机坏点什么顶多召回或者修配件,可是像某些纯电子化管理的平台,一旦服务器停服甚至厂家跑路,有可能连充放电安全监控都会失灵。据《汽车文摘》杂志介绍,如今很多动力锂离子包的数据实时上传云端,用于防止异常发热或短路事故。一旦长时间断网或厂家放弃维护,有专家提醒过自燃风险确实会上升一些,不过实际案例倒是不常见,大多数人根本感受不到。
再扯回来寿命问题吧,我单位08年的福克斯,到今天照常通勤,每年体检最多就是皮带老化、刹车片磨损这种小毛病。今年春天他自己淘宝淘配件整备了一番,还信誓旦旦地说要再战十年。但同批次另一位同事那台沃尔沃S40就没这么幸运,两万块的大修账单加半轴抖动、小零件断裂让他直呼吃不消。“真想省心早该卖掉”,他说的时候眼圈红红的,那感觉比分手还憋屈。
其实吧,不是所有老汽油货都耐操,也不是每台新能源一定短命。只是大家印象里觉得“电子产品”更容易被淘汰罢了。但最近几年技术进步蛮明显,比如J.D Power调研显示,新型动力锂离子的健康度一年衰减1-2%,理论算下来正常用到80%标准至少十年以上。如果真的按平均水平算,也够跑个十五万公里以上——这期间谁知道有没有更炫的新配置诱惑你提前置换?
价格方面其实也挺微妙。我朋友去年刚入手B级插混,本以为便宜捡漏,可年底看到同级别国六B排放的新燃油版突然降价两万,还送保养礼包。他气哼哼地在朋友圈吐槽:“怎么感觉自己成韭菜?”实际上现在市面上的高阶智驾、电池包升级版反而比普通合资A级轿车贵不少,就是图个尝鲜体验罢了。有意思的是,同城二手市场上那些三四年前落地价超20万的新势力车型,如今残值跳水严重,而同期日系经典紧凑型却稳如泰山。这现象,在上海外环附近做代驾兼职的小杜最有发言权,他一天开遍各种类型,总结一句话:“谁图省心谁亏不了太多钱。”
最后补一句冷知识:南方沿海城市因为空气湿度高,不少网友反馈早期部分自主品牌EV出现过线束氧化导致故障灯乱闪的问题。有位广州维修技师曾经戏称,“装潢店老板赚最多,因为补线重刷漆的钱,比北方干燥地区贵上一倍”。不过后来厂家慢慢改进密封工艺,这类情况少见许多啦。
至于节假日高速堵充现象嘛……前阵清明节我亲戚一家自驾去黄山,中途服务区排队两个小时才轮到桩位,看他们娃坐副驾玩Switch玩腻歪,我忍不住笑出了声。他爸嘟囔道,下次还是租辆柴油MPV拉人方便——毕竟,加满箱只需五分钟,再先进800V超充站暂时也追不上这速度。不过据业内工程师讲,高压快充技术未来几年应该会更普及,只不过普通家庭用户未必真需要天天追求极限功率,大多数时候慢悠悠夜间补能已经够用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息参考中国汽车报、《时代汽车》、《汽车文摘》以及真实维修从业者经验分享等渠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