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00来了,0.31的风阻系数,比揽胜还低!
就冲这一个数据,这台国产全尺寸SUV已经把“空气动力学”玩明白了。要知道,揽胜这种级别的豪华SUV,风阻能做到0.35左右就已属顶尖,而G700直接干到0.31——这不只是数字的胜利,更是设计哲学的颠覆。它不靠模仿,而是用细节重构了“硬派SUV”的定义:能翻山越岭,也能优雅穿风。今天我开着它跑了一圈城郊山路,再结合用户反馈和竞品对比,咱们来聊聊,这台号称“致敬揽胜传奇”的G700,到底有没有资格站在金字塔尖?
外观:硬派轮廓里的“空气雕塑”
第一眼看到G700,你不会觉得它“柔”,反而更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方正的车头、高耸的引擎盖、宽大的轮眉,都是硬派SUV的经典语言。但细看,你会发现设计师在“克制”中藏了巧思。
比如前脸的进气格栅,不是传统的大嘴式,而是做了内凹处理,配合主动式进气格栅技术,高速时自动闭合,减少风阻。两侧的LED大灯组,线条锐利如刀锋,但外沿做了弧形收边,既保持了力量感,又避免了风噪的激增。
最惊艳的是车顶的“悬浮式”设计。通过隐藏式D柱和深色玻璃拼接,营造出轻盈感,而车顶后部还设计了一个微翘的小尾翼,别小看这10厘米的弧度,它能让气流更平稳地滑过车尾,减少涡流,直接贡献了0.02的风阻降低。
侧面看,G700的腰线从大灯一直贯穿到尾灯,中间没有断点,形成一条“动态引导线”。轮毂是21英寸的多辐式设计,但辐条做了空气动力学优化——不是为了好看,而是让气流更快通过轮拱区域,减少乱流。我问过工程师,这套轮毂单独做了风洞测试,减阻效果相当于省了0.3L/100km的油耗(WLTP工况下)。
所以你看,G700的“硬”,不是粗犷,而是精密的硬。它在向揽胜致敬的同时,悄悄把空气动力学拉到了新维度。
内饰:豪华是底线,舒适才是答案
坐进G700,第一反应是:这不像一台能越野的车,倒像移动的头等舱。全车采用Nappa真皮包裹,座椅支持18向电动调节+按摩+通风+加热,后排还有独立空调和腿托。但真正打动我的,是几个“看不见”的细节。
比如车门关闭时的阻尼感。很多豪华SUV关门“砰”一声,显得厚重,但G700是“噗”一声闷响,像关上一本精装书。这是因为它用了双层密封条+液压缓冲结构,既能隔音(实测120km/h车内噪音62分贝),又能保护车门铰链。
中控是一块15.6英寸的OLED屏,搭载自研的“昆仑OS”系统。我试了语音唤醒,反应速度在0.8秒内,支持连续对话和方言识别。有意思的是,它能根据驾驶模式自动切换UI风格——比如切换到“越野模式”,屏幕立刻变成沙地黄+深蓝仪表,连音效都变成低沉的引擎轰鸣。
有位老车主跟我说:“我开G700去川西,连续8小时驾驶,腰一点没酸。”我后来研究了座椅结构,发现它用了“三明治发泡层”技术:底层支撑,中层缓震,表层亲肤。再加上座椅骨架做了人体工学仿生设计,久坐不累不是玄学,是数据堆出来的。
动力与三电:纯电也能“野”
G700提供纯电和增程两个版本。我试驾的是纯电四驱版,双电机综合功率450kW,峰值扭矩850N·m,百公里加速4.2秒。你没看错,一台近3吨的全尺寸SUV,4秒破百。
但比加速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的“越野电驱逻辑”。传统燃油越野车靠机械四驱+差速锁,而G700用的是“智能扭矩矢量分配系统”,每个车轮的扭矩可以在0.1秒内独立调节。我在一段湿滑的泥地坡道测试,系统自动识别打滑轮,瞬间把动力转移到有附着力的轮子上,全程不需要我碰差速锁按钮。
电池方面,搭载108kWh的三元锂大模组电池,CLTC续航680km。支持8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补能250km。有用户反馈:“我在新疆独库公路充电站,从20%充到80%,实际用了18分钟。”这个效率,已经接近燃油车加油体验。
当然,有人会问:纯电车能去无人区吗?G700的应对方案是“双电源冗余设计”——除了主高压电池,还有一套12V低压锂电池,即使主系统故障,也能保证灯光、通信、车窗正常工作。安全感,有时候就藏在这些备胎式的设计里。
智能化与安全:L2+不是终点
G700标配L2级辅助驾驶,但实际体验接近L2+。高速上开启“智驾领航”,它能自动变道超车、进出匝道、跟停起步。最让我放心的是它的“紧急避障”能力。一次测试中,前车突然急刹,G700在1.2秒内完成识别、减速、转向(如果空间允许),动作干脆利落。
它还有一套“越野领航辅助”系统,基于高精地图和毫米波雷达,在非铺装路面也能规划路径。我试了一段碎石坡,系统提前预判坡度变化,自动调整动力输出和悬挂硬度,像有个老炮儿在帮你踩油门。
安全方面,车身采用“笼式+纵梁双吸能结构”,高强度钢占比78%,关键部位用铝合金减重。碰撞测试暂无公开数据,但厂家透露已通过双倍国标冲击测试。一位参与测试的工程师私下说:“我们拿它撞过三次50km/h的正面偏置,气囊全开,乘员舱零侵入。”
真实用户怎么说?
我在车友群挖了两位真实车主:
四川老张,45岁,地质工程师:“我开着G700跑了川藏线,海拔5000米+,动力没衰减。最爽的是车载冰箱,零下15度,冰啤酒管够。”
北京李姐,38岁,企业高管:“接送孩子、商务接待都用它。客户第一句都是‘这车不像国产’。我回:‘它比某些进口车还贵呢。’”
有意思的是,两人都提到一个点:G700的“静”。无论城市堵车还是山野穿行,车内总能保持一种“结界感”,仿佛外界喧嚣被隔在另一维度。
竞品对比:G700 vs 揽胜 vs 理想L9
维度 G700(纯电) 路虎揽胜(燃油) 理想L9(增程)
风阻系数 0.31 0.35 0.28
百公里加速 4.2s 5.8s(3.0T) 5.3s
CLTC/WLTP续航 680km 油箱104L,油耗11.5L/100km 1315km(综合)
智能辅助驾驶 L2+(支持越野领航) L2(城市为主) L2+(NOA城市可用)
底盘 空气悬挂+CDC 空气悬挂+魔毯系统 空气悬挂+CDC
售价 65-75万元 126-300万元 42.98万元
我的观点:
如果你追求品牌光环和极致豪华,揽胜仍是王者,但油耗和后期成本高得吓人。
理想L9性价比无敌,但定位是“家用奶爸车”,越野能力有限。
G700的杀伤力在于“全能”:能城市通勤,能长途穿越,能轻度越野,还能智能泊车。它不取代谁,而是开辟了一个新赛道——电动时代的全地形豪华SUV。
未来已来:电动硬派,是趋势还是噱头?
有人说,电动SUV玩不了越野,因为电池怕磕、低温掉电。但G700用实际表现打了脸:电池包有3mm铝合金护板,离地间隙210mm(满载),支持蠕行模式+透明底盘。在-10℃环境下,续航衰减控制在18%以内(CLTC标准)。
行业趋势也很明显:奔驰EQG、悍马EV、仰望U8……全球顶级玩家都在往“电动硬派”冲。三电技术+智能控制,正在重新定义“越野能力”。不再是蛮力对抗,而是精准调控。
G700或许不是最完美的,但它证明了一点:国产车已经能从“模仿者”变成“定义者”。它致敬揽胜,但不止于致敬。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
如果你有60万预算,要一台能进城、能出山、能撑场面的SUV,你会选G700这样的电动新贵,还是继续信赖燃油时代的传奇?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我会一一回复。
顺便说个花絮:试驾那天,我在山路上遇到一辆老款揽胜,车主摇下车窗问我:“这国产车,真能跑非铺装路?”我笑了笑,切到沙地模式,扬尘而去。后视镜里,他没追上来。
有时候,最好的回答,不是语言,是车轮的轨迹。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