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还没到月底,燃油车这块“老江湖”又站出来刷了一波存在感。本以为新能源冲得猛,燃油车就要靠边站,但市场数据显示:轩逸卖了1万6千多辆,每周销量像赶集一样往上涨;凯美瑞也有将近1万2千辆进账。途观L、RAV4荣放、星越L这些SUV一个没掉队,星越L顺带甩出1万多辆的销量。豪华品牌里奥迪A6L、宝马3系也都稳守阵地。看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疯狂逼近六成,燃油车却依然吃得香,这画风有点意思。
先说快充和补能这事。新能源再怎么卷,充电焦虑还是在那搁着。很多老百姓买车,第一想到的就是用起来不能掉链子。高速上的货车司机,拉货等不了充电;农村家里没装充电桩,谁还敢买电车?加油站遍地都是,电车要充电还得找地方,听着就累。有人说电车技术进步快,充电五分钟,开车两小时,但现实里不是谁都能用上高压快充。所以长途自驾、偏远乡镇这些场景,燃油车分分钟就秒杀了电车。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加油三分钟,跑一天不愁”。
再看终端优惠。现在车市竞争激烈,价格打得你来我往。燃油车不少经典车型,优惠能扎扎实实砍掉两三万。朗逸直接降了2万5,凯美瑞、轩逸也都有大红包。要知道电车降价降得也狠,但短期落地价还是不及有些燃油车,这种真实的优惠,拿到手的才算实惠。性价比一拼,有些人直接说“买一辆油车,便宜、耐开,维修方便,电车目前还不是我的菜”。
再说口碑这件事。轩逸、大众朗逸这些车常年霸榜,空间大、省油耐用,用起来不心疼。凯美瑞没啥花头,但质量靠谱、揍不坏,很多开了十几年的老用户,换新车时依然选它。跑出租、跑滴滴的老司机都说,“这个车省心,二手车都抢”。这不是情怀,是真正的用户信任。
豪华品牌也是这样。奥迪、宝马这些中高端车型,在市场里就是稳稳的“顶梁柱”。用过的人都知道,油车的动力更直接,踩下油门那一下很“带劲”。不少老司机就喜欢发动机的轰鸣声,说电车太安静,像在“开玩具车”。
再看维修和保养的实际问题。油车配件随处都有,随便一个路边修理铺都能整出个明白。电车呢?基本只能回4S店,还涉及电池、电子系统这些高科技玩意儿,光是修理费就让人心里发虚。农村或者三线城市,人手一辆油车,修起来方便不费劲,这也是很多人不舍得放弃燃油车的原因。
其实买车这事,说到底就是“图个方便”。网上说新能源车环保、省钱,还能用高科技,但线下买车的人多少都有自己的考量。比如某个部门,小范围统计了一下,46个人里,才4个人买了电车。试了一圈,还是有女同事直接说:喜欢油门轰起来的感觉,不考虑换电车。这嘴上的一句话,实际代表了很多人的选择——电车好是一回事,油车用着顺手是另一回事。
还有不少开大车的师傅说,油车拉货才安逸。高速上随时加油,拉人、拉货一天到晚都不带停。电车虽然安静,但一到需要长途续航或进乡下时,没地方充电就麻烦了。再有些朋友,家里老房子根本没条件装充电桩,买了电车也只能当“摆设”。所以,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油车才是真正的“生产工具”。
说到底,买车不是凑热闹,更不是跟风。燃油车能够在新能源大潮下“逆势涨量”,其实是靠着自己硬实力。补能方便、价格有竞争力、品牌稳口碑、维修很省心,这些才是最接地气的理由。新能源车拿技术、拿补贴拼命拉客户,燃油车靠自己的基本盘稳住阵脚,把自己的地盘固若金汤。
就像那些老牌菜市场里,网红新店扎堆开,但绕一圈还是很多老顾客愿意去那些熟悉的摊位买菜。新东西再时髦,能让人用得顺心才是硬道理。对于车市来说,现在的局面其实挺有意思:燃油车和新能源各有各的“饭碗”,谁都抢不完谁的生意。但只要老百姓有需要,油车就永远不会缺席。
你看看现在买燃油车的人,绝大多数是奔着用着方便来的,还有些老司机就是喜欢开油车的那种感觉。这种习惯,不是谁说改就能改的。电车再火,油车也不至于要“歇菜”,毕竟地盘还在,老用户也没丢。
有的人说:“现在电车已经到处都是,油车迟早要淘汰。”但看市场销量,油车还是能在新能源的虎口下咬一口,稳稳地站着。这其实就是现实:老百姓图的不是新鲜,而是能用起来不惹麻烦。新能源车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但要真说“吃掉”燃油车,还得过几年看看。
所以,谁是真正的“赢家”?是那个能让老百姓用得舒服的那一方。买车的事,归根到底一句话:方便、靠谱、实用,才是硬道理。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