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vs迈凯轮——超级跑车之战

等一台真正的超级跑车往往要等上许久,可有时却会迎来“双喜临门”——两台一同亮相。当然,与公交车不同,足以定义一个时代的超级跑车通常十年才出一款。但在近日,两家恰巧在一级方程式(F1)赛道上打得火热的厂商,几乎同时揭开了旗下新超跑的面纱。

法拉利vs迈凯轮——超级跑车之战-有驾

首先登场的是迈凯伦,其推出的一款木瓜橙超级跑车被命名为“W1”。这里的“1”意义非凡,因为它的“家族血脉”可追溯至1992年的传奇车型F1——即便不能说它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跑车,也绝对位列顶尖。若单看数据,W1完全配得上跻身“1系”这一专属家族。它的参数堪称惊艳:搭载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辅以额外电机动力,综合最大功率达1258马力;零百加速仅需2.7秒(零到200公里/小时加速也仅需5.8秒),最高时速更是高达350公里/小时;而这样的性能,竟包裹在仅1399公斤的轻量化车身中。至少可以说,这款仅靠后轮驱动的车型如何驾驭如此澎湃的动力,本身就极具看点,而这或许最终会成为它最亮眼的特质。

法拉利vs迈凯轮——超级跑车之战-有驾

更令人惊叹的是,W1在纳尔多测试赛道的圈速,比其同门车型塞纳(Senna)快了3秒。乍听之下,3秒似乎不多,但对于那些曾在赛道上驾驶过塞纳的人来说,这即便不算“惊悚”,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W1能实现这般性能,得益于迈凯伦所称的“可变形空气动力学设计”:车尾搭载了一套类似“变形金刚”的主动式长尾扰流板,由4台电机驱动,可从车尾向上、向外展开,不仅能使车身长度增加300毫米,更关键的是能产生更强的下压力,将这台“速度利器”牢牢按在赛道上。

W1的外观设计延续了迈凯伦标志性的简约风格,同时加入了几处亮眼细节。标志性的“剪刀门”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更具视觉冲击力的下开式鸥翼门。内饰则较迈凯伦常规车型有了更大突破:两个桶形座椅为固定式设计,与迈凯伦全新的Aerocell碳纤维单体座舱融为一体;不再是座椅调节适配驾驶者,而是方向盘和踏板组向固定的座椅方向移动,以适配驾驶者的坐姿。最终呈现出的,是一个采用迈凯伦全新InnoKnit材质打造的双座空间——既宽敞舒适,又能紧密包裹身体,提供出色支撑。

法拉利vs迈凯轮——超级跑车之战-有驾

在W1发布后的两周内,法拉利也推出了旗下新超跑,其命名同样彰显了它在汽车史上“名门望族”的身份。要探寻它的“家族根源”,我们需回到20世纪80年代——其“第五代先祖”是288 GTO,这也是法拉利首款超级跑车。从288 GTO衍生出了F40,随后是F50;再之后是恩佐和拉法——若不是法拉利在命名上多了些创意,这两款车原本可能被命名为F60和F70。而这款新车的名字定为“F80”。尽管法拉利品牌至今仅77年历史,“F80”的命名似乎与“代数”略有出入,但没关系,大多数人都会为这种“直截了当却彰显非凡”的命名回归而感到高兴。

法拉利vs迈凯轮——超级跑车之战-有驾

这两款极致座驾,是两大品牌将复杂精密的部件融入量产公路车、以实现巅峰性能的终极体现。它们不仅是为“勇者”而生,更只为“富人与幸运儿”所有。法拉利F80限量799台,售价约3000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迈凯伦W1虽仅限量399台,但2000万元人民币的售价竟显得“性价比十足”。然而,即便有钱,也未必能将这两款车收入囊中。幸运的车主不仅需要具备购买力,还必须跻身品牌“核心忠实客户名单”——这些客户通常也会购买品牌旗下多款常规量产车型,唯有如此,才有资格购入这类“光环车型”(halo car,指品牌标志性旗舰车型)。

法拉利vs迈凯轮——超级跑车之战-有驾

目前,这两款车均为静态发布,即便掌握再多数据,也无法真正展现它们的核心魅力。唯有坐进驾驶舱、亲自驾驭的那一刻,其真谛才会揭晓;也只有到那时,我们或许才能在这场“终极公路对决测试”中,判定谁才是真正的赢家。不过,在这个“超限量超级跑车”的顶级圈层里,那些幸运的少数人无需纠结“二选一”的难题——他们只需期待将这两款车一同纳入自己的收藏即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