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专注SUV,轿车业务收缩,新能源领域再布局

长城汽车为何选择做SUV而非轿车?这多年间被反复解读的问题,值得我们从头捋一捋。坊间常有“长城不做轿车,是无能为力”,也有人坚称那是高招中的高招。到底事实如何,恐怕比两边说辞都更复杂一分。今天,我们不妨用保定人的冷静眼光,将这场关于舍与得的产业决断,拆开聊一聊。

长城专注SUV,轿车业务收缩,新能源领域再布局-有驾

首先要明确的是,长城并非天生厌恶轿车。早在本世纪初,魏建军面对媒体时就坦言:“我们的核心优势在皮卡和SUV,轿车不是我们最擅长的。”这种自知之明,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冷静分析形势得来。到了2014年,长城轿车业务全面收缩,销量连续大滑坡,市场份额只剩14.4%。相比之下,SUV早已是排头兵。这时的魏建军,扪心自问后再下定决心:有限资源,不如全力以赴干自己更懂得的事。

长城专注SUV,轿车业务收缩,新能源领域再布局-有驾

为何轿车做不大?一句话总结:时也、势也、人也。先说市场。十几年前,中国轿车市场已是合资品牌扎堆,10万元级,国产要拼的是容量更要拼命更高配件、品牌溢价和售后服务体系。长城在这里打拼的空间本就有限。同时,SUV彼时在中国正值蓝海阶段,10万元以下几乎是空白区。而拼成本控制、供应链反应速度,这刚好是长城特长之处。

再说自身。回看长城的家底,它一直是自主品牌里少数能在发动机、底盘等关键系统点做到自研自产的企业。轿车也能挣钱,不过ROI和SUV比明显低一个量级。与其在红海里搏命,不如在蓝海深耕,把SUV做精、做透、做大。于是有了那个著名宣言——“做世界最大的、最挣钱的SUV企业”。

长城专注SUV,轿车业务收缩,新能源领域再布局-有驾

肯舍则聚。自2014之后,哈弗H6一路高歌,累计销量突破500万。中国市场里,可以手把SUV头把交椅这么久的,还真只有长城。逻辑很简单:你所有压力、资源都押SUV,迭代速度就快,技术堆叠就猛,供应体系就高效。像新能源领域的Hi4混动技术,既要动力又要节油,还做出智能解耦的独门秘笈。这要是“多线出击”,资源一分,各条战线都面临腰斩。

长城专注SUV,轿车业务收缩,新能源领域再布局-有驾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问:假如历史重演,长城还会做同样决策吗?答案显然:会。理由很朴素——不是每家企业都有能力、资金和组织力,在几个高门槛品类之间同时起舞。聚焦之下,长城练出了肌肉,也攒下了用户和品牌护城河。

长城专注SUV,轿车业务收缩,新能源领域再布局-有驾

不过,时代是不肯一直静止的。新能源、智能化扑面而来的今天,如果长城再回头做轿车,还有机会吗?老实讲,机会从未消失——只是挑战变复杂。如今的长城远比当年有钱、有技术、有经验,各项混动、电驱、智能驾驶技术都成熟。新赛道如果能瞄准新能源轿车市场的差异化需求,比如混动性能轿跑细分,或许会像哈弗初涉SUV一样,再次抄近路突围。然而,轿车市场依然拥挤,用户不再盲从于价格和品牌,想靠“SUV专家”名头一锤定音并不现实。这一战,讲拼技术,更考验管理、品牌与长远布局。

长城专注SUV,轿车业务收缩,新能源领域再布局-有驾

那么,专注与多元,到底怎么权衡?保定老百姓常说,手里只抓一辊面,会擀得又薄又匀;抓两手面,反倒弄得一团糟。长城的SUV专注打法,确实把一门课做到了极致,把“进步一点点”写到骨子里。但产业转型的当口,靠一只脚走路容易失衡。眼下,长城重启轿车,是顺势补齐短板,增加抗风险“第二条腿”,远比跟风“凑热闹”来得更沉稳。

长城专注SUV,轿车业务收缩,新能源领域再布局-有驾

汽企的分水岭,其实正是看你愿不愿意深刻反省而非盲动。魏建军常说,“我们也没什么天分,无非是专注。” 实话实说,这种专注成就了长城的今天,也为它迎战未来埋下伏笔。聚焦不等于守旧,而是积蓄势能,等风来时第一时间起飞。

结语,长城的故事是中国汽车业的一个侧面:大局观、忍耐力和逆风下的智取、专注。不管未来如何跌宕,专心做一件事,做到别人望尘莫及,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开疆拓土,这才是企业的活法,也是保定工匠精神的缩影。未来,长城轿车能否再造一次“哈弗奇迹”,没人能轻易下定论。唯一确定的是——专注成就今天,多元铸就明天。至于成败,就交给时间和市场评说吧。

长城专注SUV,轿车业务收缩,新能源领域再布局-有驾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