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 一边是合资车销量连续两年“跌跌不休”,另一边最新公布的5月第二周轿车销量榜上,合资车承包了24款破千销量的车型!
朗逸单周狂卖6500多辆稳坐冠军,轩逸、速腾、帕萨特这些老面孔集体冲进前五,奔驰C级、宝马3系甚至挤进前十。
但仔细一看,曾经叱咤风云的卡罗拉、宝来却连前20都保不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近合资车圈两极分化严重:朗逸像开挂一样单周卖出6500多辆,速腾、帕萨特也分别冲到5000辆以上。
对比两年前的巅峰时期,这些车型的销量普遍腰斩。 比如朗逸2023年月均销量还能破3万,如今直接跌去一半。
卡罗拉曾经月销3万的主力选手,现在单周销量连2000辆都不到,直接跌出前16名。
2024年合资轿车总销量比2022年少了近40%,榜单上依然挤着大众、丰田、本田的几十款车。
这说明合资品牌虽然卖得少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在燃油车领域,消费者依然愿意买单。
轩逸这次能重回亚军位置,靠的不是产品升级,是终端疯狂降价。
北京、上海等地的4S店,经典款轩逸优惠直接拉到1.2万,入门版裸车价跌破9万。
这种“以价换量”策略虽然短期见效,副作用明显:有车主吐槽“开两年就亏掉一半”,更多人转向同价位国产车。
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在相同价位拿出了更高配置。 比如吉利星瑞顶配才13万,标配L2驾驶辅助、BOSE音响,直接逼得合资A级车不敢涨价。
比亚迪秦PLUS DM-i,混动系统油耗低到3.8L,价格还比轩逸混动便宜1万,直接抢走合资家用车的饭碗。
帕萨特、迈腾、凯美瑞这些B级车还能保持4500辆左右的周销量,明眼人都看得出问题。
帕萨特380TSI版本官方指导价23万多,现在4S店优惠后20万就能提车,终端销售透露“库存车不卖到18万都算亏”。
宝马3系优惠后25万出头就能拿下,奔驰C级更是跌破23万。 这些曾经加价提车的车型,现在连普通合资B级车的价格都拼不过。
有消费者直言:“花同样的钱,我为什么要买一辆配置低、智能化差的合资车? ”
整个合资新能源车在榜单上惨不忍睹,除了大众ID.3卖出1102辆,其他车型全军覆没。
唯一破千的ID.3,也是靠大幅降价在硬撑。 北京地区优惠3万后,入门版落地价不到13万,还是被比亚迪海豚、零跑C01压着打。
合资品牌花重金搞的油改电车型根本没人买, 比如本田e:NS1月销不到300辆,日产ARIYA更是跌出新能源榜单前50。
小鹏MONA M03用12万的价格卖出激光雷达+高阶智驾,直接让合资电动车成了“价格高、配置低”的代名词。
曾经加价提车的丰田双雄,如今连卡罗拉锐放这种SUV都卖不动了。
卡罗拉双擎E+单周销量仅1800辆,被比亚迪秦PLUS DM-i以5倍差距碾压。 雷凌混动版月销跌破5000辆,终端优惠2万还卖不动。
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原因很现实:卡罗拉低配连倒车影像都没有,中控屏还是老式收音机界面。
吉利帝豪L Hi·P,13万价位配全景影像、8155芯片车机,油耗还比卡罗拉低0.5L。 有车主调侃:“买丰田图省心? 结果修车时才发现4S店都快撤完了。 ”
奔驰C级、宝马3系、奥迪A4L集体冲进榜单前十,但都是靠骨折价换来的。 上海某宝马4S店透露,320Li M运动版落地价24.8万,比指导价便宜4万。
这种降价带来的副作用明显:有车主提车两周就发现官方又降了1.5万,维权无门只能自认倒霉。
豪华品牌电动化转型集体扑街,宝马i3月销跌至2000辆出头,奔驰EQE全年销量还没突破1万。
蔚来ET5,用30万的价格卖出5系同级的配置,直接让豪华品牌电动车成了“价格陷阱”。
其他合资新能源车还在摆烂时,大众ID.3突然成了黑马。 5月第二周销量环比暴涨40%,成都、杭州等地的4S店甚至出现排队提车的情况。
这款车能突围全靠两点:一是MEB纯电平台真香,续航450km版本实测能跑400公里,比同级国产车实在;二是大众品牌“瘦死的骆驼”效应,很多消费者认为“德系车质量还是更靠谱”。
不过这种增长可能只是回光返照, 有销售透露,ID.3的提车周期已经从1个月延长到3个月,厂家明显在控制批发量。
这款车在中保研碰撞测试中A柱强度不达标,已经有车主开始担忧安全性问题。
打开朗逸的配置表你会发现,入门版连倒车雷达都要选装,中控屏只有8英寸,车机系统还是安卓4.4内核。
同样价位的长安逸动PLUS,不仅标配360全景影像、索尼音响,还支持华为HiCar手机互联。
大众ID.3的语音助手识别率不到60%,而小鹏G6的XNGP系统能实现高速导航辅助驾驶。
国产车开始用高通骁龙8155芯片时,合资车还在用上一代的骁龙600系列,这种代差让年轻消费者用钱包投票。
走进北京五方桥汽配城,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本占据半条街的日产4S店,现在只剩1家还在营业。
东风日产经销商透露,现在卖一辆轩逸利润不到3000元,但库存占用资金高达50万,根本撑不下去。
广州某本田4S店维修工位从30个缩减到10个,很多保养项目只能外包。 这种恶性循环导致消费者流失,有车主抱怨:“保养要等一周,还不如去快修连锁。 ”
大众速腾现在终端优惠高达4万,入门版裸车价跌破12万,但单周销量还是被逸动PLUS压着打。
有销售吐槽:“现在客户进来就问有没有比亚迪秦PLUS,没这个车直接掉头就走。 ”
帕萨特优惠5万后,二手车残值率暴跌,准新车三年保值率从65%跌到48%。 有精明的消费者直接买二手老款帕萨特,比买新款速腾还便宜2万。
宝马1系、奥迪A3这些豪华入门车现在彻底沦为鸡肋,宝马1系优惠后15万起售,但配置连吉利星瑞都比不过:没有全景天窗、没有无线充电,连座椅都是仿皮材质。
这些车维修成本奇高,换个前大灯要8000块,足够买辆国产A级车。
有车主在论坛发帖:“开宝马1系出门,亲戚以为我开的是宝骏310。 ”这种品牌溢价崩塌,正在动摇合资豪华车的根基。
别克的GL8、本田奥德赛曾经是MPV市场的王者,现在也被传祺M8、腾势D9按在地上摩擦。
传祺M8宗师版售价23万,配置却比奥德赛顶配多出空气悬架、车载冰箱,腾势D9,纯电版续航超1000公里,价格却比埃尔法便宜一半。
合资MPV今年前四个月销量同比下滑37%,很多4S店开始把别克GL8改成网约车专用座驾,试图靠B端市场续命。
走进一汽大众4S店,销售正拼命推销迈腾的“油电同价”版本,2.0T车型降价3万后,价格和比亚迪汉DM-i接近。 消费者并不买账:“我要的是真续航,不是文字游戏。 ”
在比亚迪门店,销售演示着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而隔壁大众展厅还在用投影仪放PPT讲解TSI发动机。 这种新旧势力的对比,或许就是合资车困局的终极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