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14万新车降维打击,小米高端梦碎?国产车企还能挺住几招?
这年头,谁还敢说车市没大新闻?
特斯拉一出手,14万的Model Y就像一记闷雷,直接把整个新能源车圈炸了个底朝天。
说这消息让雷军彻夜难眠,一点不夸张。
憋着劲想高端的小米汽车,突然被特斯拉横插一杠。
难不成“高处不胜寒”,直接摔回地面?
2024年7月24日这天是真热闹。
特斯拉财报出来,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上一句话,整个圈子就不淡定了。
他说特斯拉要出便宜的新车,Model Y新版本,目标直指市场上最想要的那块蛋糕。
中国这边,工信部新车公示里,Model Y L赫然在列。
再看特斯拉中国官宣,“金秋见!”这句话,透着股子意味深长的狠劲。
有人说这是特斯拉放下身段,其实是没办法。
去年马斯克折腾美国政坛,特斯拉在全球销量下滑,名声也有点糟。
财报数据难看得很,营收、利润都掉了两位数。
不降价还能咋办?
再高傲下去,顾客都得被别家拐跑。
市场就是这么现实。
你说,这特斯拉要是卖14万,谁还看得上国产的那些15万到20万的“性价比神车”?
比亚迪、吉利、广汽埃安都被打懵了。
人家特斯拉配置、技术、品牌光环啥都有,价格还掉到地板。
好比原来卖高价大牌包包的店,忽然开始卖白菜价。
谁还不是心动了?
社交媒体全是讨论特斯拉要不要买,车友圈子里更炸了锅。
有人调侃,离特斯拉自由又进了一步。
也有人不甘心,说是不是买早了亏大了。
这年头买车像炒股,谁也不想被割韭菜。
可你说价格战真是好事?
一边喊着为消费者好,实际上卷得厉害。
技术升级速度快得吓人。
今年买的新车,明年说不定一半功能都落伍。
买个电动车,比买手机心累多了。
雷军这边真是压力山大。
小米汽车做高端路子刚有点苗头,特斯拉忽然来个降价,路都堵住了。
小米SU7主打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搞了点智能化体验,价格也一路拉高到30万。
可是多花十几万,你能买到特斯拉,这招谁顶得住?
更难的是,小米说要坚持高端定位,可一降价形象就塌了。
不降,就怕客户全被抢走。
雷军微博转发保值率榜的时候,话里话外的自信,多少有点自我鼓励的味道。
小米SU7一年保值率88.91%,是挺厉害。
可品牌底蕴、用户信任,不是一两份榜单能撑起来的。
要不说行业残酷,没几家能玩得起价格战又能活着出来。
再说回比亚迪、吉利这些。
电池、动力、平台这些年都下了血本,原本在15-20万档做得风生水起。
可特斯拉只用一个价格,就让人家这些年的努力差点白搭。
以后买车的年轻人,还不是优先考虑大牌?
你不降价,市场份额就丢。
你要降价,利润缩水,研发钱都不够。
难,真难。
搞不好明年新能源车圈又要一轮倒闭潮。
能活下来的,估计得真是硬核玩家。
有人说,价格战能逼出真技术。
听着有道理,但真要到饭碗都丢了的时候,谁还愿意花大钱搞创新?
到最后剩下的,可能就两三家巨头。
热闹是热闹,单调也是真的让人唏嘘。
再讲,特斯拉的FSD自动驾驶,行业里一直是标杆。
国产品牌再怎么拼命赶,也有距离。
特斯拉这波,像极了当年诺基亚遇到苹果,谁反应慢点,注定吃灰。
行业分析师看法不一。
有说这是自主品牌腾飞的契机,也有人担心价格战会拖垮一大片。
市场洗牌谁能笑到最后,很难说。
消费者这边,车是便宜了,焦虑却多了。
买早了怕亏,买晚怕抢不到好配置。
这生活,太刺激了。
有网友评论特别扎心,说现在买车像抢白菜,一不留神价格又掉。
还有人调侃,雷军怕是都要连夜开会了。
这事搁谁身上都头大。
站在消费者角度,看似捡了便宜,其实变成被收割的“韭菜”。
今天你买14万特斯拉,明天厂家说不定又来个新花样。
车市变成这样,是不是有点过了?
有观点说,这样的内卷能帮行业升级。
真能升级那当然好,可要是卷成一地鸡毛,最后剩下的巨头就更难撼动。
谁还记得那些被淘汰的小品牌?
有意思的是,一边是特斯拉拼命降价,另一边却有国产品牌在拼保值率。
两种打法,两个世界。
你说消费者到底信谁?
走到这一步,车圈真是没一天消停过。
特斯拉降价,小米高端梦碎,国产品牌左右为难。
可这事还没完呢。
要是特斯拉再降一次价,国产品牌还怎么活?
大家买车到底是得益了,还是最后还是被当成“收割机”里的韭菜?
谁能想到,有一天买车成了比买彩票还刺激的事。
你们说,车圈的这场混战,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你要是现在去订车,是不是还得再等等,等下一个“王炸”出来?
你会选谁?
评论区说说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