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抽成10%也愿意!赛力斯信任换机遇,盈利领跑行业

“华为的东西就是贵没关系你只要能让我们活下去我们就也让你活得好一点让你持续开发迭代技术更好地支持我们的发展。 ”谁能想到赛力斯创始人张兴海当年这番话竟成了中国汽车行业最富戏剧性逆袭的开场白。

华为抽成10%也愿意!赛力斯信任换机遇,盈利领跑行业-有驾

2016年成立赛力斯时张兴海已经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三十年。 从重庆巴县一家弹簧小作坊起步到2003年与东风汽车合资成立东风小康他见证了传统燃油车最辉煌的年代。 就在面包车业务还过得去的时候他毅然决定转型新能源。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近乎疯狂。 2020年赛力斯营收143亿元亏损却高达17.3亿元市值不到400亿元。 公司在美国建厂、收购SF Motors品牌、挖来特斯拉团队这些投入都未能打开市场。

华为抽成10%也愿意!赛力斯信任换机遇,盈利领跑行业-有驾

转机出现在2021年4月。 当华为提出要抽取销售收入10%作为技术服务费时张兴海几乎没有犹豫。 这个分成比例包括8%的营销渠道费和2%的技术授权费在行业内属于较高水平。 张兴海认为华为的技术值这个价。

合作细节体现了双方的信任深度。 据报道华为与赛力斯的产品经理团队同处一室工作经常为产品细节争论不休。 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双方老板经常半夜打电话讨论产品细节而研发人员第二天就能拿出改进方案。 ”

华为抽成10%也愿意!赛力斯信任换机遇,盈利领跑行业-有驾

这种紧密协作很快见到成效。 问界新M7上市后单月大定突破8万辆问界M9在50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保持领先。 2024年问界系列累计交付突破80万辆其中M9上市62天大定就突破5万辆。

财务数据的变化更令人惊讶。 2024年赛力斯营收达到1451.7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5%净利润59.46亿元。 这意味着公司从2020年亏损17.3亿元用四年时间实现了近60亿元的盈利。

华为抽成10%也愿意!赛力斯信任换机遇,盈利领跑行业-有驾

重庆市政府在这场逆袭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当赛力斯与华为合作需要高端制造基地时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联合两江新区出资33亿元打造超级工厂以每年不到1亿元的租金租给赛力斯。 这座工厂拥有1000余台机器人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到100%。

政企协同的效果立竿见影。 2024年赛力斯以81.64亿元估值买下这座超级工厂当年就生产了15万辆问界M9。 公司成为重庆市值最高的企业直接解决2万人就业带动100余家本地零部件企业进入华为供应链。

华为抽成10%也愿意!赛力斯信任换机遇,盈利领跑行业-有驾

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2024年赛力斯研发支出70.53亿元同比增长58.9%。 研发人员数量增至6201人同比增长25.15%。 这些投入主要集中在电动平台和智能座舱领域。

毛利率的提升更能说明问题。 2025年第二季度赛力斯单季度毛利率达到29.52%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数据甚至超过了一些传统豪华品牌显示出高端化策略的成功。

华为抽成10%也愿意!赛力斯信任换机遇,盈利领跑行业-有驾

赛力斯对华为的依赖度也在上升。 2025年上半年问界系列对营收贡献超过85%。 这种深度绑定带来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埋下了潜在风险。 华为同时与五家车企合作“五界”而赛力斯几乎将所有筹码都压在了问界上。

出海战略开始显现成效。 赛力斯的出海历史超过20年累计出口近500万辆汽车。

华为抽成10%也愿意!赛力斯信任换机遇,盈利领跑行业-有驾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为出口带来便利。 通过这条通道赛力斯将零部件运输时效大幅缩短物流成本降低明显。 问界M9成为出海主力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定位直接对标宝马X5等传统豪华车型。

智能化布局逐步深入。 赛力斯正在探索用AI重塑汽车基于用户场景打造个性化服务。 内部消息称公司甚至试水机器人研发计划为每辆问界配备具备多重功能的专属机器人。

华为抽成10%也愿意!赛力斯信任换机遇,盈利领跑行业-有驾

2025年11月5日赛力斯在港交所敲钟挂牌成为全国首家“A+H”股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 这次IPO的融资规模超过了比亚迪、长城等老牌车企上市时的体量。

员工规模的变化反映了企业扩张速度。 2024年赛力斯员工总数突破3万人相比2020年增长超过5倍。 公司在全国建立了超过400家销售门店服务网络覆盖所有省会城市。

华为抽成10%也愿意!赛力斯信任换机遇,盈利领跑行业-有驾

供应链布局也在加速。 除了带动重庆本地100余家零部件企业赛力斯还吸引了宁德时代在重庆追加投资。 这种集群效应使得核心零部件供应成本下降明显。

市场排名数据更具说服力。 2024年问界品牌在中国高端新能源SUV市场占有率突破20%成为该细分市场销量冠军。 在30万元以上价位段问界M7连续多月保持销量第一。

华为抽成10%也愿意!赛力斯信任换机遇,盈利领跑行业-有驾

用户画像出现明显变化。 早期问界车主以科技爱好者为主现在扩展到企业主、专业人士等更广泛群体。 增程式车型的受欢迎程度超出预期占总销量比例超过60%。

充电网络建设快速推进。 截至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在全国建设了超过1000座充电站覆盖主要高速公路服务区。 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充电网络规模再扩大一倍。

华为抽成10%也愿意!赛力斯信任换机遇,盈利领跑行业-有驾

产品质量指标持续改善。 2024年问界系列车型的百车故障数下降至98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车主满意度调查显示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功能获得最高评分。

资本市场表现引人注目。 赛力斯市值从2020年不到400亿元一路涨至近3000亿元四年时间市值增长超过八倍。 这种增长幅度在传统车企转型案例中极为罕见。

华为抽成10%也愿意!赛力斯信任换机遇,盈利领跑行业-有驾

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拓展。 除了华为赛力斯还与宁德时代、科大讯飞等企业达成深度合作。 这些合作主要集中在电池技术、语音交互等前沿领域。

生产基地布局持续优化。 除了重庆超级工厂赛力斯还在湖北、广东等地建设新的生产基地。 这些基地全部按照工业4.0标准建造自动化程度行业领先。

华为抽成10%也愿意!赛力斯信任换机遇,盈利领跑行业-有驾

销售模式创新成效显著。 问界采用直销与授权相结合的模式在全国建立体验中心的同时也与大型经销商集团合作。 这种混合模式帮助快速扩大市场覆盖。

售后服务网络快速扩张。 截至2025年赛力斯在全国建立了超过300家授权服务中心提供24小时道路救援服务。 客户投诉解决率保持在95%以上。

品牌价值提升明显。 在2025年中国汽车品牌价值榜上赛力斯排名上升至前十五位。 品牌认知度在一线城市达到68%较三年前提升超过40个百分点。

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赛力斯自主研发的“魔方平台”支持多车型共线生产缩短新车研发周期至24个月。 增程技术实现百公里油耗5.8升的行业领先水平。

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完善。 公司引入华为IPD研发管理体系产品开发流程标准化程度提高。 供应商准入标准更加严格零部件不良率下降至万分之五以下。

人才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研发人员占比从2020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35%其中智能网联相关人才增长最快。 公司建立了与华为联合培养的人才机制。

成本控制效果逐步显现。 通过规模化采购和精益生产问界M7的单车制造成本相比上市初期下降超过18%。 这种成本优化直接贡献了毛利率提升。

市场推广策略独具特色。 问界系列很少进行传统广告投放而是通过用户口碑和社交媒体传播。 这种低营销费用模式帮助控制了整体运营成本。

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 通过建立多源供应商体系赛力斯有效应对了芯片短缺等行业共性挑战。 关键零部件库存周转率保持在行业较好水平。

产品质量认证获得突破。 问界系列车型先后获得欧盟WVTA认证、中东GCC认证等国际标准认可。 这些认证为出口业务扫清了技术壁垒。

制造工艺水平持续提升。 重庆超级工厂的焊装自动化率达到100%涂装车间使用水性漆工艺。 整车质检环节引入AI视觉检测技术。

客户服务体验不断优化。 问界APP集成车辆控制、服务预约等功能月活跃用户突破百万。 24小时客户热线满意度评分保持在4.8分以上。

销售渠道持续下沉。 在巩固一二线城市的同时赛力斯加速布局三四线市场。 2025年上半年三四线城市销量占比提升至35%。

融资渠道更加多元。 除了A股和H股上市赛力斯还通过发行债券、银行授信等方式融资。 2024年获得银行综合授信额度超过500亿元。

国际合作不断扩大。 除了技术合作赛力斯还与多家国际物流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 欧洲市场本地化运营团队规模扩大至200人。

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通过引入智能制造系统生产效率提升25%以上。 数据中台建成后研发决策周期缩短30%。

产品质量持续改进。 基于用户反馈问界M9在2025款中优化了座椅舒适性和隔音效果。 这些改进带来用户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售后服务网络持续完善。 移动服务车数量增加至500台提供上门维修保养服务。 预约保养准时率达到98%以上。

员工培训体系更加系统。 与华为合作建立赋能学院年培训人次超过5000。 关键技术岗位认证通过率提升至85%。

供应链本地化程度提高。 重庆周边零部件配套率从2020年的35%提升至2025年的65%。 这种本地化帮助降低了物流成本和供应链风险。

市场反应速度加快。 新车型从概念到量产周期缩短至28个月改款车型周期控制在12个月以内。 这种快速迭代能力适应了市场变化。

用户体验持续优化。 OTA升级频率从季度升级改为月度升级功能迭代速度明显加快。 用户建议采纳率提升至40%。

质量控制标准不断提升。 引入全球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出厂合格率保持在99.9%以上。 售后质量问题反馈处理时间缩短至24小时内。

成本优化效果持续显现。 通过价值工程分析单车材料成本相比三年前下降12%。 这种成本优化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实现。

产能布局更加合理。 通过柔性生产线改造同一平台可生产多款车型。 这种灵活性更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变化。

销售网络持续扩张。 直营店数量增加至200家覆盖主要城市商圈。 试驾预约系统优化后客户等待时间缩短50%。

品牌形象逐步提升。 通过参与国际车展和行业论坛赛力斯在全球汽车行业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专业媒体评价持续向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