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30万以内的有面儿SUV,真挺难挑。不是说这些价格区间就没好货,而是说,要兼顾面子和实用,这事儿得讲究。别光盯着纯电或者智能化噱头,得看看用户真用起来咋样,修理工怎么说,供应链是不是撑得住。前阵子一个老销售跟我聊,这年头买辆看着带劲的车,比买个奢侈品还难。他话里那意思,就是配置高还得看空间和品牌辨识度。厂商能不能控制好成本链条,直接决定这车是真有料,还是忽悠。
方程豹钛7,我先说说我对它的第一印象。17.98万起,差不多也就合个两万块钱的中端SUV价格了,但它有200公里纯电续航,对于插电混动来说,这个数字很贴心。毕竟,不像买纯电动那样完全靠电池,插混车型还得配燃油发动机,成本链条复杂了许多。钛7轴距2920毫米,空间大到能放下你一堆家伙。记得有一次去4S店逛,大爷问我,这车看着够大气,价格不会很黑吧?我说,不算黑,加顶配激光雷达才有,这点高端配置挺看重。话虽说背后消化掉大部分成本,研发团队为了确保底盘稳健,那复杂程度像织发网一样,供应商多了增长成本。说实话,钛7没纯电版本,有点遗憾。插混车最大的痛点是充电不方便,有些车主和我吐槽,晚上加班早已疲惫,结果还得花时间充电,麻烦得很,这段我先按下不表。
再说深蓝S09,这车和问界M8有得一拼。价位23.99万,优惠后22.99万样样有料。空间好到哪儿去了?六座且还是真正的六座,有点豪气。可惜这劲头被营销策略弄得打折扣,做产品不容易,做推广更难,更别提那些价格策略上的观望症患者了。记得我和朋友在车展现场的对话,这车再好看,也得先让钱包松口气。这是典型的消费者心理,尤其面对风云T11和岚图泰山那种逐渐发力的竞争对手时。简单猜测(样本少),泰山的乾坤版大概在37万上下,抛开辅助驾驶硬件,价格差让消费者纠结。深蓝S09这局势,让我想起供应链中的弹性供应,一旦价格战略不稳,库存压力就爆炸。
说到吉利银河M9,18万多的起步价,开箱即用的感觉让人惊喜。空间没小,毕竟轴距2790mm左右,在这个价位算大的了。见过不少老司机说,吉利的底盘调校没那么作,经得起日常折腾。相比深蓝S09那高达八九万的价格差,这车性价比明显好上不少,尤其对于预算没那么宽裕的买家。一开始以为中低配深蓝S09和吉利银河M9差别没那么大,但实操后才发现,某些细节影响很大,比如座椅的支撑性、储物空间设计等,讲真,这些不差钱的人可能不在意,但普通买家敏感。翻了下笔记,银河M9电子手刹反应时间挺快,这种不太起眼的细节,对用车感受影响蛮大的。
说起方程豹豹5,我有点小纠结。23.98万起,插混,1.5T涡轮增压发动机,纯电续航100公里。轴距虽然比钛7少140mm,但这车高车身设计,营造出不错空间感。听修理厂老吴说,这车四驱系统全系标配,底盘挺功能化,这种设计让车开起来特别踏实,比同价位某些单纯越野SUV强不少。说实话,我也没想到方程豹在底盘上会那么用心,什么蠕行模式、坦克掉头这些高级玩法都配备,确实是要为越野准备的。唯一的缺点是质量较重,油耗估计得高一点。花了会儿时间算了下,粗略估计这车百公里能耗多加1-1.5元油钱,长时间用下来,成本还真不少。
最后是理想i6,23.98万的定价也挺有意思。最开始我还以为理想不会这么佛系,毕竟理想的自家定位一向挺高,结果价格一下降了2万多。毕竟理想i6与理想L6相比,造车工艺更精细,比如采用铝合金铸件和更厚重的连杆,这在90%同价燃油车里是个亮点。理想i6上市后,我见不少原本看20万纯电SUV的用户转投它门下。一位朋友说:这车空间够用,开着舒服,买了总不会错。 对于追求空间和配置均衡的客户来说,的确算不错。外观被人说像MPV,也不算诟病,毕竟我自己对车型标签的理解就是看实用,毕竟同样空间,造型就见仁见智了。老图昨天的视频挺好,讲了SUV和MPV的区别,倒也帮我理清不少思路。
说回来,买SUV,30万内的选择其实有不少,但消费者到底是看面子优先,还是实用优先?很多时候这二者之间的平衡很难拿捏。对于这几款,大家对于辅助驾驶硬件的偏好如何?价差到底值不值得?这不是厂商能决定的。
顺便问一句,你们身边的朋友会不会为看起来有排面的车花更多预算?这大概和人们对身份和审美的需求一样复杂。养车成本怎么算才合理?你算过自己现有车辆的真实百公里成本没?用燃油和养护算?
好了,先聊这么多,下回继续。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