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东西一开始特别火,后来却突然就没人搭理了?比如埃尔法。曾经,这车就是土豪们的身份证,能多花几十万买一辆还觉得倍儿有面子。现在呢,“两万没人要”,冷清得跟胡同里开的小面馆一样。我说这个事,其实挺有意思,也值得我们琢磨琢磨。
你看,在日本本地,埃尔法就是台家用保姆车,三十来万,跟咱的别克GL8差不多,谁家有娃多了买一个用,实用得不得了。但到了咱中国,瞬间穿越成百万豪车,价格直接翻到天上。到底是什么让它这么值钱?真的是车本身好吗?其实想明白了,这都是“面子经济”作祟。
咱们可以往前翻一翻这事的根儿。最早火起来,是 香港明星们一水儿买埃尔法——玻璃黑得狗仔队拍都拍不着,空间大又私密,刘德华、王菲啥的抢着买。内地有钱人一看,嘿,明星都坐这车,这不就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嘛?这下可好,全都疯了一样加价要买,变成抢手货。丰田一看中国人都这么爱买,就玩起了“配额限制”那一套,官方一向只给你几辆,就是让你觉得稀缺,赚钱赚到飞起。
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人都是跟风的动物。只要东西够少、够贵,还能显身份,就有人趋之若鹜。埃尔法被炒成了爷们社会的资格证,你真有本事,办公室门口就停着一台埃尔法。那时候,买车不是为了开着舒服,是为了让别人看你开着舒服。搞得买车变成了追求身份的仪式感,跟买个金表戴手上一边儿。
但你想,这么一台车值那么多钱吗?真能给你带来多少幸福?其实本质没那么神。埃尔法的事让我想起一句话:神话都是用来被戳破的。咱们不妨掰开揉碎看看,这车到底好在哪,又缺在哪。
拿安全性说事吧,一个号称百万豪车的东西,结果中国版悄悄减配——后防撞钢梁给你拔了。你以为买的是顶级保护,实际上可能不如人民公社里的老面包车结实。2022年碰撞测试,直接露了底,A柱塌了,车门卡住开不了。这事儿让很多土豪心里拔凉拔凉的,花的钱值吗?还不如买个国产MPV,安全配置全给你堆齐了。
技术层面更好玩,现在连十几万国产车都给你上自动泊车、自动变道、车联网啥的,埃尔法还靠“手机支架导航”呢。你说讽不讽刺?论科技,国产车已像小学生写作文那样堆出花儿来了,埃尔法却还停在上世纪。豪华感,这下彻底成了“壳”,不带料的。

服务方面就更让人来气。仪表盘、发电机各种小毛病,丰田还收你‘服务费’,加价之外还搞各种乱七八糟的收费。这“吃相”不光让人反感,更有种耍大牌,仗着自己是“有牌面”,其实是“倒腾面子”罢了。
真到最后,谁买单?当然是消费者嘛。但这两年,大家都越来越精明,国产MPV开始集体发力,整个土豪圈都快被冲垮了。你看,在这之前,埃尔法可是一车难求,售楼处老板、网红富二代都抢着买一台。现在想买,还得销售“求你赶紧下订”。
为啥变化这么大呢?我觉得是市场变了,用户变了,选择变了——中国的自主品牌突然长本事了。过去咱们觉得合资车香,进口就更香,现在发现:“国产不只有面儿,里子更硬。”腾势D9、极氪009、小鹏X9等等,空间有的是,智能比拼也不含糊,座椅按摩、冰箱、投影仪,统统配齐。最重要的是,价格厚道:花五十来万,能买到埃尔法卖一百万都没有的体验。
以前土豪们买奢侈品图什么?其实就是一个字:“稀缺”。埃尔法被炒得这么火,就是靠“我买得起,别人买不到”。但现在呢,你加价三十万提车,旁边隔壁大哥买个国产高配,科技感还甩你几条街。你还怎么跟人比面子?市场逐渐明白了,没必要为面子买单,选车就选真东西。
再看看进口车的大盘走势,其实跟埃尔法一样惨。2014年那时候,进口车销量143万台。现在都快跌成“半市场”,还不到70万台。这说明啥?说明大家都看明白了,品牌加成不值当,堆技术、重体验才是真王道。连丰田、大众这种巨头都顶不住,基本都快被国产高端逼到墙角里了。只剩极少数玩得好的豪华品牌还能挣份体面,但也越来越难。
还有人问,难道埃尔法就没有独特优势了?其实你细琢磨一下,曾经的优势只剩下“故事和情怀”,跟咱们小时候追星一样,过了那阵风头,大家自然没兴趣了。现在的信息很透明,认知换代特别快,“谁后防撞钢梁都比你多,谁车机比你智能,谁空间比你舒服”,贵有什么用?买贵的不如买对的。
说到底,中国土豪们变聪明了,而且人们的购买逻辑变了:“我要啥就买啥,别糊弄我!”你品牌再牛、故事再好听,不如扎扎实实给我弄个安全的车、一个舒服的座椅、一套好用的智能系统。不是说面子不重要,只是“里子更重要”。
而埃尔法的“凉凉”,其实就是中国整个豪车市场进化的缩影。以前买进口,不仅仅是买东西,也是在买一种身份。现在谁还在乎那个“标签”?市场讲的都是实在,“技术过硬、体验舒适”,这才是硬道理。“为虚高买单”是过去式,“为实用买单”才是新常态。
坦白说,埃尔法之所以跌到今天,谁都看得到,根子不是别的,正是中国消费者变聪明了,车企又太慢,产品力和服务双双跟不上。新技术、新体验占领了大家心中的高地,那些靠故事吃饭的进口车都得小心了。
你回头再问:“为什么埃尔法凉了?”我的答案就是,故事讲的再好,没有实打实的产品力,终归要凉。市场能给你捧上天,也能让你跌得很彻底。最终还是那句话,谁也抄不了中国人不断升级的消费智慧,谁也骗不到新一代用户的理智选择。你还用老套路,就只能被淘汰。四不像的神话总归要破灭,产品为王,口碑为王,这才是新的信仰。
信息来源:车质网、新浪汽车、懂车帝、36氪汽车、乘联会数据、第一财经、盖世汽车、日经中文网、香港01等公开资料与主流媒体报道。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