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准备好迎接今天的车圈重磅了吗?
今天要扒的,是奇瑞掌门人尹同跃那封迟来的道歉信,这背后可不简单!
国内车企普遍加班,这早已是圈内共识。
咱们也不是初出茅庐,明白各行有各行的难处。
不过,车企的加班,那是真玩命!
造车如逆水行舟,分秒必争,恨不得将一天掰成两半来使。
前阵子,奇瑞内部一纸公文流出,高层直接把周六划为“奋斗日”!
更放出狠话,要“从制度上寻求解决之道”。
这话一出,弦外之音,仿佛加班乃是理所当然,不容置喙。
舆论哗然,新一轮对汽车行业加班现象的讨论甚嚣尘上。
圈内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都清楚,奇瑞的加班强度并非首屈一指,有些厂家,视“996”为员工的额外福利,才是常态。
只是,这次奇瑞高管的操作,未免过于直白,仿佛恨不得昭告天下:“我们就是要员工玩命!”
究其根本,还是“内卷”惹的祸。
新能源汽车这块诱人蛋糕,各方势力都想从中分一杯羹,技术革新一日千里,稍有怠慢,便会被时代洪流所吞噬。
于是,加班赶工,成了不少车企迫不得已的选择。
转折来了!奇瑞的当家人尹同跃,终于发声了,他选择公开致歉!
在年中会议之上,尹总坦诚过往的不足,承认会议安排过多,时间统筹不够合理,奉行“人海战术和疲劳战术”。
这不仅是对员工时间的不尊重,更与精益求精的理念背道而驰。
他深表歉意,并承诺做出改变,率先从周末不再安排会议着手,让身处异地的员工也能共享天伦。
这封道歉信,虽迟但到,总算没有缺席!从中,咱们也能窥见尹总革除积弊的决心。
此举为何值得称赞?
试想一下,如今的奇瑞,已然是自主品牌中的翘楚,销量喜人,国内外市场均有斩获。
若还奉行“压榨员工”那一套,岂不有损自身形象,甚至可能招致海外市场的抵制。
因此,奇瑞此番宣布周末不再开会,着力提高工作效率,对整个行业而言,无疑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更难能可贵的是,尹总并非纸上谈兵。
有传言称,在近期一次周末会议中,尽管流程紧凑,内容丰富,尹总仍当场提出批评,认为这次会议违背了周末不开大会的精神,并强调这是一个关乎企业价值观的严肃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这番表态,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尹总这次是动真格的,绝非作秀!
回顾过往,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国内车企扬眉吐气,不仅在技术与产品上实现突破,更完成了“弯道超车”的壮举。
取得如此成就,固然可喜可贺。
然而,在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冷静反思,这种“疾速狂奔”的背后,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假若新能源汽车的领先地位,是以无限制地透支员工的时间、健康与精力为代价,那么,这样的领先,又有何意义?
设想一下,那些为了赶超进度,夜以继日在实验室里奋战的工程师们;设想一下,那些为了抢占市场,周末仍需加班开会的销售人员们;设想一下,那些为了保障生产,在流水线上挥汗如雨的工人们……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需求的普通人,他们同样渴望拥有自己的生活,渴望有时间陪伴家人,渴望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
难道我们呕心沥血发展汽车工业,仅仅是为了将大家变成毫无情感的“工具”?
为了让大家陷入“疲惫不堪”的境地?
为了让大家失去生活,失去健康?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汽车,说到底,是为了服务于人的。
我们制造汽车,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而非更加糟糕。
倘若本末倒置,为了造车反而牺牲了生活,岂不是背离了初衷?
正如《礼记·大学》所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我辈车评人,始终关注着汽车产业的脉搏,也始终期盼中国汽车能够走向繁荣。
然而,我们更希望看到,中国汽车的进步,是建立在尊重劳动者、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坚实基础之上的。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唯有身心愉悦的员工,方能匠心独运,打造出更加卓越的汽车产品。
唯有健康的生活,方能激发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平心而论,奇瑞此次的“道歉”与转变,尽管来得有些晚,但终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期望其他车企能从中汲取经验,切莫再将“奋斗”作为“压榨”的遮羞布。
真正的“奋斗”,并非依靠无休止的加班,而是凭借创新与效率。
我们殷切期盼,未来的汽车行业,能够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员工的幸福感。
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方能真正让中国汽车走向世界,赢得尊重。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件事也引发了我的另一层思考:各位在选购爱车时,除了关注性能、价格、造型,是否也应留心车企的“企业文化”?
是否也应支持那些尊重员工、关爱员工的车企?
每一次消费,都是在为我们心仪的世界投出庄严的一票。
归根结底,汽车,是为人服务的。
愿我们的汽车行业,真正将“以人为本”奉为圭臬,让每一位汽车从业者,都能体面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这,才是真正的“汽车强国梦”之所在。
各位车友,对于奇瑞的这番“致歉”,你们持有何种观点?
你们认为国内车企的加班顽疾,还有根治的希望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真知灼见,让我们一同探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