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比亚迪4S店,第二次保养车子!不多不少,开了正巧一年!一年的时间,行驶里程已经超过23000公里。
对于常开车的人,这点里程或许不算啥,但我觉得挺厉害的。毕竟我平时上下班都很有限,跑个市区里十几公里,周末偶尔周边跑一跑。以前用油车也就一年跑个一万左右,整天抱怨油钱太贵太麻烦。用新能源车一整年反而跑的多了,真是意想不到的事。
这车我一开始买其实挺犹豫的。比亚迪宋plus的续航还能接受,大概估算是体感有个400公里上下(这个不太准,毕竟不开市区公交不可能测到准数),但实际用起来,完全可以满足我主要的出行需求。
我记得第一次试车,朋友调侃我:还是电车扛得住城里跑?能跑远不?我笑了笑,说:够用就行,开个车不追求极限。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估算一下,百公里成本也就5块钱左右,比油车省一半还多。这种感觉,真是省心又省钱。有时候想一想,现在新能源车的配套逐步完善,标配几乎成了行业潜规则,续航、充电便利和保值率都在提升,似乎未来就看走电这条路了。
也不是没有烦恼。有次修车师傅说:你的电池还不错,保养也要注意别超过8年。我心里琢磨着:电池这事,你说能保值吗?我估算,五年后我这车估计能剩个50%左右的二手价值(这是纯粹猜测,没细想过,反正市场确实在变化)。
有朋友说:新能源车价格涨得快,保值率跟油车不能比。我倒觉得这个讨论有点早。就像当年手机刚推的时候,没有那么多品牌可选,大家还都嫌麻烦,现在看,谁不喜欢方便快捷的充电?哪怕车贵点,也敢买。
其实新能源车其实也就像我平时的生活:用得顺心是最重要的。我最喜欢的,就是开着车,不用担心变动,也不用天天去加油站排队。刚才我还翻了个相册,找到之前拍的出行照片,那次去云南,路上风景虽美,但用油的感觉真差:油箱装个400块都不够,油嘴一堵,天气又热。现在换了电车,充电随时随地,倒也方便。
我在想:其实这背后,供应链的变化才是真正支撑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比亚迪的电池,像我买的二手配件那样,从广东到云南,走了几千公里,依然稳定。供应链就像生活中的快递:一环串一环,一环拉一环,出问题的可能性当然存在,但整体看,靠谱程度在提高。
也有人会说:电池用几年都要换,成本怎么算。你说得对,但我觉得这个问题,真应该多用点估算角度。比如按我这车保养成本算,平均每年还不到一万,电池的折旧可能比油车还慢,特别是随着技术提升,电池更耐用了。这也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
还是要提醒自己别太乐观。有个朋友说:你这个旅程啊,纯电能走远吗?不能不承认,长途出行还得规划好充电站。而且,春天我还打算带家人去海边玩,充电没那么顺,可能得提前安排好。
我一直在琢磨:新能源车未来会不会变成标配?其实我觉得,会。就像刚开始用手机也有人怀疑,现在都手机支付、网购成为惯。反正,有车有电,才能真自由。
对了,拉动内需的事情,真不在话下。就像我朋友说的:你看这些新能源车销量上升,实际上是在拉动原材料、零配件产业,搞个产业链升级。我心里暗自想:这倒是,新能源车未来像个黑洞,吸引了不少行业资源。
还记得那天,销售问我:你这次保养打算换电池不?我笑着摇摇头:不换,也没到那需求。其实我知道,技术在进步,电池的使用寿命在延长,未来几年,二手车市场可能也会迎来新的风口。
(这段先按下不表)新能源车最大的变化不止在价格或技术,还是人们的心理——对环保、对未来的期待在慢慢改变。你知道,现在结婚都得考虑:有车有房(或存款),父母的退休金也会成为考虑因素。新能源车好像也成为标配装备了。
看着我的车静静地在充电桩旁,我突然觉得——其实我们都在追随一种趋势。也许多年以后回头看,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完全可以看成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
你会不会跟我一样,开始用上新能源车,去那些以前不敢想的地方?
或者,你更关心未来的续航、更便捷的充电,还是二手保值率?
毕竟,现实,总是比梦想更扎心。
---
你觉得,长途出行中,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
我猜,大多数人还是在充电便利和续航能力之间权衡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