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他买的比亚迪秦,陪了他六个年头,可最近呢,他整个人都觉得灰沉沉的。他坐在4S店门口,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摆弄着手机里的账单叹了口气。电池的寿命快完了,只剩下150公里的续航了。被问到换电池的事儿,他不得不掏出5.8万元,真是令人吃惊——几乎快买辆新车的价格了。你觉得这事儿怎么样?
更让人生气的是,李哥早些年搞过网约车生意,想着多捞点钱。结果呢,当他准备换电池时,4S店立马说“操作车子不享受终身保修”,直接卡死了他。你能相信吗?选新能源或者卖车都有限制,邻居就因为想转手卖掉二手车,被取消了质保。你说新能源车,真是让人担心一动就出事。
还有点儿特别闹心。根据电池检测报告显示,衰减率只比厂家标准多了0.2%,结果4S店非要不认账,还说得补3万块,现在想想,是不是在坑小数点上的差距啊?同类车主也不好过,有一辆续航要求600公里的车,2年后就只跑到380公里左右。跟厂家讲理,对方却甩出一句行业规定:损失超过20%算严重。买车时广告吹得神乎其神,结果遇到事儿就又推又拖,全是内部渠道的套路,谁能扛得住?
这检测的事儿可真不简单。有些人找第三方来检测,也有人说你的电池已经损耗了25%。你得强调自己的车是权威机构检验过的。差个3%的差距,结果要么不赔,要么就是赔了。我们普通消费者就只会盯着看,觉得自己没有底气去争个明白。
最吓人的是,有传闻说一些汽车厂商偷偷用远程方式锁住电池。许多车主醒来一看,续航直接少了十几二十公里。问4S店,他们说“这是为了保护电池寿命”。可是,为什么在买车时没有事先告诉消费者呢?如果提前知道电池的折扣、寿命会有影响,谁还会花大价钱在这个点上耗费呢?
其实解决方案并不是没有,比如在深圳有个专业的检修团队,专门拆卸坏掉的模块,成本大概1万元左右,既经济又实用。不过,车厂一听到这个,肯定不高兴,他们怕会影响到售后服务的销售,所以阻挠得挺厉害。至于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去年出现过,数据显示它的循环次数比锂铁电池多50%、制造成本也低了30%,但实际用到的车型却少得可怜。听说,现在所有的车企都在压库存,拒绝让新技术走入市场。你说这事儿放在谁身上,心里劲儿都大得很,你觉得呢?
咱们还是得回家聊聊保险这事儿。现在汽车保险一年下来差不多得六千块,主要是靠强制险和商业险,电池损耗险倒是挺少见。要是国家监管能跟上,规定个价位,把电池的磨损算进去,大家也会担心每天的损失是不是就会少点。说到底,这新能源车说什么“终身保修”听着挺有派头,但实际上也就是凑个热闹,碰到实际问题时,倒成为了厂家的借口,免责的挡箭牌,还把消费者的利益给挂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