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接到4S店的保养提醒,说我的车已经半年没保养了。 可我看了看里程表,今年才跑了3000多公里。 这让我想起邻居老王的故事,他的车两年只开了1万公里,坚持在4S店做了4次保养,用的还是嘉实多极护全合成机油,算下来白白浪费了上千元。
机油更换时间比里程重要
很多人以为机油必须严格按照5000公里或半年一换,这并不完全正确。 机油变质的主要原因不是时间,是发动机的工作循环。
美国石油学会指出,未开封的机油保质期可达4-5年。 即使是已加入发动机的优质全合成机油,也能坚持2万公里的行驶里程。 对于一年只开5000公里的车主来说,半年时机油性能远未衰减到需要更换的状态。
机油在发动机内部要润滑,还要负责冷却、清洁、防锈等功能。 即使车辆停放不开,机油也会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 有实验数据显示,开封12个月的机油,总酸值平均增加40%,这会降低润滑性能并可能导致发动机内部金属部件被腐蚀。
质保期内的车辆还是建议按保养手册要求进行保养,避免因未按期保养导致索赔被拒。 而过了质保期的车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保养周期。
低里程车辆的隐形伤害
车辆长期停放带来的损害可能比正常使用更严重。 轮胎在长期停放后会产生变形,有测试表明停放3个月的轮胎变形量可达直径的2%,这会增加高速行驶时的爆胎风险。
电瓶在停放状态下也会持续耗电。
带启停功能的AGM电池每天自放电约0.5%,普通铅酸电池每天自放电1%。 如果加装了行车记录仪等设备,放电速度还会加快3倍。
橡胶部件同样会因时间老化。
雨刷胶条在阳光下暴晒6个月硬度会增加15%,车门密封条使用2年后弹性能下降30%。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老化会影响车辆的使用体验和安全性。
不同机油的不同保养周期
机油的更换周期应根据机油类型来决定,不是简单地遵循“半年/5000公里”的固定标准。 全合成机油性能最优,更换周期可以延长至10000-15000公里或1年。
我整理了一个简单的机油类型与更换周期对照表:
矿物油建议每5000公里或6个月更换,半合成油建议7500公里或9个月更换,全合成油则可以10000-15000公里或1年更换。 对于大多数现代车型,是涡轮增压车,全合成机油是最佳选择。
实用保养建议
对于年行驶里程不足1万公里的车辆,可以采用“先到为准”的原则进行保养。 使用全合成机油的话,可以12个月或8000公里更换一次;使用半合成机油则8个月或5000公里更换一次。
每月至少让车辆行驶一次30公里以上的长途,这样能让发动机充分热机,防止电瓶亏电,同时避免轮胎因长期静止而变形。 如果车辆长期不用,最好每周启动一次,让发动机运转15-20分钟,保持机油循环。
保养时不必去4S店,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连锁保养店通常价格低20%-40%。 国家有明确规定,车主有权自行选择有资质的维修厂进行保养,这不会影响车辆除动力总成外其他部分的质保。
容易被忽视的保养项目
刹车系统是低里程车主要特别关注的部位。 有检测发现,年行驶8000公里以下的车辆中,38%的刹车油含水量超标,27%的刹车分泵存在卡滞现象。 刹车油建议每2年更换一次,不论行驶里程多少。
各种滤清器也需要定期更换。
空气滤芯和空调滤芯建议每年检查一次,脏了就更换。 这些配件更换起来很简单,自己动手15-20分钟就能完成,成本也比在4S店低很多。
长期停放的车辆,胎压可以比标准值高10%-15%,比如标准胎压是2.5的话可以打到2.8,这样可以减少轮胎变形。 偶尔挪动车辆,改变轮胎与地面的接触位置也有助于延长轮胎寿命。
车辆保养是必要的,过度保养就是浪费。 作为车主,我们需要了解车辆的真实需求,不是盲目听从4S店的建议。 每次保养前,先看看自己的里程数和用车情况,再决定是否真的需要保养。 这样既能保护好车辆,又能节省不少冤枉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