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减法 市场加法 丰田单城单店的生存智慧
一家店。卖两个品牌。这是丰田中国正在试探的新玩法。
2025年7月。悄无声息地。一项名为 “单城单店” 的试点在约10个城市启动。在这些城市。唯一的一家丰田4S店。突然被授权同时销售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的全系车型。过去分明的水泥墙。隔开的两家合资公司。如今在同一个屋檐下卖车。
丰田中国说得克制。称这是从服务、效率、环保三个维度的考量。是为了填补低线城市的服务空白。但市场嗅到了更深层的味道。
连续三年下滑的销量曲线不会说谎。2022年194.06万辆。2023年190.76万辆。2024年177.6万辆。一条向下的斜线。直到2025年上半年才勉强止跌回升。经销商的日子更难过。有经销商卖一辆车平均亏损约1万元。2024年。一汽丰田退网经销商超过50家。
问题出在哪里?内耗。残酷的内耗。
走进任何一家丰田4S店。你会发现卡罗拉和雷凌并肩。荣放和威兰达对峙。尺寸相似。价格相近。终端优惠幅度普遍在3至5万元。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传统双网并行模式。让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陷入了“捉对厮杀”的困局。消费者也困惑。在两个几乎一样的兄弟车型之间选择。除了品牌标识不同。还能比什么?比谁降价更狠。
所以。“单城单店”首先是一场内部停战协议。从竞争到合作。一家经销商。向消费者提供全面的产品组合。内部消耗被掐断。经销商利润空间有望回血。对丰田中国而言。决策链条变短。以往需要协调两家合资公司。现在只需对接单一经销商。控制力更强。反应更快。
但这模式是一把双刃剑。
好处显而易见。降本增效。避免同门相争。提升单店盈利能力。但风险暗藏。一个城市只有一家店。垄断会否滋生服务懈怠?以前两家店竞争不敢乱涨价。现在一家独大。消费者会不会任人宰割?销售团队需要掌握两个品牌众多车型的知识。培训成本和库存压力随之增加。
丰田并非唯一意识到危机的合资品牌。
就在丰田试点消息传出的同一天。福特中国宣布更激进的改革。在上海设立全资子公司。统一管理福特品牌在华所有乘用车和皮卡的营销、销售和服务。新公司已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运营。福特渠道整合后。预计一年能省下5亿元的运营费。
背景是残酷的市场份额重构。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已高达64.2%。合资品牌的市占率被挤压至不足四成。从过去超70%的巅峰份额跌落。这场渠道瘦身。是生存之战。而非发展之战。
那么。这场减法能成为丰田的救命稻草吗?
短期看。它能止血。能优化资源。为经销商赢得喘息之机。但长期看。渠道调整只是表象。丰田真正的短板在于产品本身。在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已成为购车基本门槛的今天。丰田展厅内近十款新车中。仅有一款配备智能驾驶功能。多数混动车型无法享受新能源免税政策。这些核心痛点。不是靠合并门店就能解决的。
丰田计划在2026年推出全新电动平台。此次试点或许是在为未来电动车型快速覆盖三四线市场积累经验。渠道的减法。是在为未来的产品攻势做铺垫。
变革已至。无论是丰田的谨慎试点。还是福特的激进整合。都指向一个共识:那个靠渠道数量取胜的粗放时代。结束了。现在。是时候用更聪明的方式活下去。
做减法。是为了更好地做加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