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件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主角是咱们国产汽车品牌奇瑞。
事情的起因是奇瑞想搞个大新闻,拉着一辆还没上市的新车,去挑战湖南张家界天门山那九百九十九级台阶,也就是有名的“天梯”。
本来是想秀一把车子的性能,结果没想到,车子在半道上突然往后溜,一头撞坏了旁边的护栏。
这一下,宣传效果没达到,反倒把自己送上了热搜,引来了一片质疑声。
事情发生在11月12号中午。
天门山那个天梯,去过的朋友都知道,又高又陡,看着都腿软,更别说开车上去了。
它的坡度很大,有的地方甚至超过了六十度,一般车子根本想都别想。
奇瑞这次选这么个地方,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告诉大家,他们这辆新车的四轮驱动系统有多厉害,连这种极限路况都能征服。
活动开始前,宣传工作也做得挺足,口号喊得响亮,叫什么“顶峰相见”,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很多人都挺期待的,毕竟是国产品牌挑战高难度,成功了也是给咱们长脸。
可谁也没想到,直播和视频里,大家看到的不是成功登顶的辉煌,而是意外发生时的惊险一幕。
那辆测试车爬到一半,突然间就像没了力气,开始顺着台阶往下滑。
虽然车后面连着安全绳,但车子还是因为惯性失控,重重地撞在了护栏上。
好在当时车里的人没事,现场也没有伤到游客,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可这现场视频一传到网上,立马就炸了锅。
大家心里都画了个大大的问号:这到底是怎么了?
是车子本身不行,动力跟不上?
还是操作出了问题?
面对全网的关注和疑问,奇瑞的反应倒是很快。
事发后不到一天,就在13号凌晨发布了一份正式的道歉声明。
在声明里,他们解释了事故的原因,说问题不出在车上,而是出在辅助的安全设备上。
具体来说,是固定安全绳的一个叫“卸扣”的零件脱落了。
这个卸扣,说白了就是一个结实的金属环,用来把粗大的安全绳牢牢地固定在山上的固定点。
它一脱落,安全绳就失去了拉力,还缠到了车轮上,导致车轮被卡住,动力传不过去,车子自然就只能往后溜了。
这个解释听起来似乎把责任从车本身撇清了,但广大网友并不买账,新的疑问反而更多了。
大家伙儿的疑问主要集中在几个点上。
第一,这么大一个极限挑战活动,危险性可想而知,前期的准备工作应该非常周密才对。
怎么会连一个最最基础、直接关系到安全的卸扣都会出问题?
这就像盖大楼,你说钢筋水泥都没问题,结果是一颗螺丝松了导致出了事,这能让人信服吗?
这反映出来的,恰恰是整个团队在安全风险评估和细节把控上的严重不足,做事不够严谨。
第二,天门山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是公共资源,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
为了搞这么一场商业营销活动,据说还对部分游客通道进行了管制,影响了游客的正常游览。
你占用了公共资源,就得有百分之百的安全把握。
现在不但没成功,还把景区的公共设施给撞坏了,这不仅是技术上的失败,更是对公共利益的一种损害。
很多人觉得,把风景秀丽的景区当成自家测试场,这种行为本身就有点欠妥当。
第三,也是大家讨论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这种极限测试到底有多大意义?
一位网友的评论说得特别实在:“我买车就是为了日常代步,上下班接孩子,周末带家人出去玩,我这辈子也不可能开车去爬楼梯。你这车能爬上去,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它能证明你这车比别的车更省油、更舒服,还是更耐用?”这话说到了很多普通消费者的心坎里。
大家觉得,这种脱离了普通人实际用车场景的极限表演,更像是一场为了博眼球而搞的“杂技”,虽然看着刺激,但和产品的实际好坏关系不大。
一个品牌真正应该做的,是告诉消费者,你的车在日常堵车时表现如何,在高速上稳不稳定,空间够不够大,售后服务好不好,这些才是大家买车时真正关心的东西。
奇瑞的道歉虽然很及时,也承诺会修复所有损坏的设施并承担全部费用,但这次事件对品牌形象的伤害已经造成了。
资本市场的反应最直接,事件发生后,奇瑞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也出现了下跌。
这说明,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投资者,都对这种高风险、低实际价值的营销方式投了不信任票。
说到底,现在市场竞争激烈,车企想尽办法做营销,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这完全可以理解。
有点创意,搞点新花样,是好事。
但是,任何营销都必须有两条底线不能碰。
一条是安全的底线。
不能为了一个酷炫的镜头,就把安全当儿戏,无论是对工作人员,还是对公众,都必须负起责任。
另一条是公共利益的红线。
不能因为自己的商业目的,就随意占用和破坏公共资源。
这次奇瑞天门山的“翻车”事件,给所有品牌都提了个醒。
营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赢得消费者的心,而不是单纯地制造一个热门话题。
如果一场营销活动,最终留给大家的印象不是产品的优秀,而是准备工作的疏忽和对公众的不负责任,那无论初衷多好,投入多大,最终都会得不偿失。
希望我们的国产品牌能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在踏踏实实打磨产品,以及和消费者进行真诚有效的沟通上。
毕竟,消费者的口碑,才是品牌最坚实、最可靠的“天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