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新智己L6在泰国车展亮相时,围观人群里一名工程师指着底盘结构惊呼:“这辆车的后轮转向角度比保时捷还大! ”
现场工作人员笑着回应:“上汽这次把压箱底的技术全拿出来了。 ”
这个画面被传到国内社交平台后,瞬间引发热议——这家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子品牌,究竟藏着多少黑科技?
把方向盘打到底,车身竟然像圆规画圈般灵活转向。
智己L6搭载的灵蜥数字底盘2.0系统,用18度双向后轮转角刷新了行业纪录,比MINI Cooper的转弯半径还小15厘米。
有媒体实测发现,这台车能在双向四车道直接调头,而隔壁车道的特斯拉Model 3还在笨拙地倒车。
更惊人的是藏在轮胎里的秘密武器。
当其他车企还在用传统机械结构应对爆胎时,智己的工程师直接把航天级控制算法装进车里。
突发爆胎瞬间,四轮转向和线控制动系统同时介入,车辆轨迹偏移控制在0.5米以内——这相当于在高速上爆胎后,车身自动修正的姿态比人类反应快3倍。
这种技术碾压背后,是上汽集团连续三年超过600亿元的研发投入。
在苏州智能驾驶研究院,工程师们最近刚完成全球首个L4级泊车系统的雨雪天测试。
知情人士透露,智己明年量产车型将搭载可自主避让行人的代客泊车功能,直接把停车场变成无人区。
但最让对手紧张的,是智己正在打破的定价潜规则。
预售价21.99万起的L6,标配了百万豪车才有的后轮转向系统。
某新势力品牌产品总监私下抱怨:“他们这是要掀桌子啊! 我们刚立项的竞品车,成本都比这个售价高。 ”
在深圳某商场展厅,来看车的年轻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这车凭什么敢卖20万? ”
销售顾问直接打开引擎盖,露出整合了智驾芯片和域控制器的动力总成。
“别的车企要分五六个供应商做的系统,我们工厂一条产线就能搞定。 ”这种全栈自研能力,让智己的零部件成本比同行低18%。
上汽的野心不止于此。
在墨尔本车展抢走BBA风头的IM6,车机系统里藏着针对右舵市场开发的专属UI。
有澳洲汽车博主发现,这套系统能自动识别袋鼠横穿公路的轨迹,提前0.3秒启动紧急制动——这个细节暴露出智己出海战略的本地化深度。
就连充电桩布局都暗藏玄机。
知情人士透露,智己在泰国合作的充电运营商,正是上汽十年前布局东南亚物流网络时的老伙伴。
这种全产业链协同能力,让蔚来等新势力在海外建换电站时直呼“学不来”。
但真正的杀手锏藏在上海临港的实验室里。
工程师们正在测试的线控底盘技术,可以让车辆像遥控车一样精准控制每个轮胎的转向角度。
有业内人士分析,这项技术落地后,智己车型的操控精度将达到毫米级——相当于给汽车装上了电竞鼠标级的微操能力。
面对这样的技术攻势,市场反应却呈现两极化。
在某汽车论坛,有网友质疑:“传统车企搞智能化,就像诺基亚做触控屏。 ”
但立即有车主晒出实测视频:用语音指令让L6自动通过连续S弯时,系统响应速度比某新势力快1.2秒。
这场技术突围战的背后,是上汽对产业链的绝对掌控。
从浦东的芯片封装厂到宁波的铝合金铸造车间,智己车型的国产化率已经突破95%。
就连最卡脖子的车规级MCU芯片,都来自集团参股的半导体公司。
在最新流出的内部会议上,某高层直言:“我们要用B级车的价格,卖S级的技术。 ”
这句话正在变成现实——L6的智慧四轮转向系统,成本比奔驰同款技术低40%。
有供应商爆料,上汽通过规模化采购,把单个转向电机的价格压到了行业最低。
这种高举高打的策略正在搅动市场格局。
某二线豪华品牌被迫提前三个月发布改款计划,却被发现只是换了块中控屏。
网友毒舌评论:“在智己面前,这些传统豪车就像拿着算盘对抗超级计算机。 ”
但质疑声从未停止。
有分析师指出,智己的销量还不到新势力头部品牌的零头。
对此,展厅里正在签单的90后车主说出真相:“以前觉得传统车企只会造老头乐,现在这车的自动驾驶比我的iPhone还聪明。 ”
这场突围战最戏剧性的场景,发生在某地级市的充电站。
一位特斯拉车主围着L6转了三圈,最后忍不住问:“你们这车机装的是鸿蒙系统吗? ”
智己车主笑着摇头,车载AI突然插话:“需要为您演示自动寻找车位功能吗? ”——这个瞬间,或许就是技术破局的最好注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