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凌渡L又一次在成都车展刷了一波存在感,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每次上汽大众有什么新鲜玩意,成都车展都要热闹一下。这次凌渡L直接变身“酷炫小众车”,打上一个“但价格亲民”的标签,敢问这是不是想两头通吃?销量能不能再冲高?别着急,咱们慢慢掰扯。
首先说说个性,小众车这东西,从来就不是谁都买的。你看马路上,顶配的轿跑风无框门跑来跑去的,一年下来有几个?大多数人还是开着一些方方正正的车,为啥?省心呗,空间大,油耗低,维修便宜。但这凌渡L打的主意很“骚”,它不跟你玩空间和实用性为主,它走的是颜值流路线:溜背造型、大轮圈、无框车门,一眼看过去就很有辨识度。是不是有点像高富帅、小网红,冲着吸引年轻人来。
再瞅瞅价格,大家都知道,按照惯例,小众车型往往贵,用稀缺来撑价。但凌渡L这波操作有点意思,它压下价位,踏进了速腾、宝来的地盘,价格区间缩到了12、15万这个大众心理舒适区。这就像一个网红餐厅突然卖起20块钱的麻辣烫,吸引了路人,也让本来不想买“花里胡哨”的家长有了动摇。
说到家长,年纪小点的姑娘小伙子为了颜值下单,而家长盯的是安全和牌子。其实好多家庭,买第一台车的时候心里都有算盘,品牌不能差,别太贵,空间别太小。凌渡L呢,用大众老牌子的底子,外形够新潮,动力比以前强,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仅好看还能开着放心。你说这不是变相讨好年轻人和他爸妈吗?
成都车展里现场卖车,哪怕下着大雨、刮着风,照样一堆人挤着来看车。政策补贴“红包雨”下得也及时,什么“以旧换新”,顶级补贴都快赶上一辆三蹦子了。对于许多观望的人,补贴给他们一个“马上买车”的理由。真心想买的就当砍价;本来没买打算的,也能顺带被“唤醒”。这么一来,凌渡L这种既新潮又政策补贴的车就特别容易引发购买冲动。
但有个问题值得琢磨:你为啥要买一个定位“小众”、卖大众价格的车?小众的优点是独特,是个性,但通常意味着某些地方需要你妥协,比如空间,比如后排舒适性,比如用车成本。一旦价格也下探了,会不会导致“既不是特别个性,也不如主流车型实用”的窘境?说白了,凌渡L到底是靠“新鲜劲”还是靠“综合能力”取胜?
你要说凌渡L的亮点,确实不少。动力上升级,更快更猛;智能互联,各种屏幕芯片配置搞得像台新手机;官方还带你玩赛车,组织一堆活动刷情绪价值。“赛道基因”“官方改装”,热血沸腾,好像买了车就一定有一颗赛道的心。但其实大多数人天天还是开去超市上班送娃,看似特立独行的溜背轿跑,最终还是要回归日常。凌渡L能不能将这种新鲜劲持续下去?还是说过几年,新鲜劲过了,大家又回去买朗逸、途观?
而且,凌渡L未必真的“小众”。一切都往大众靠拢:性价比上靠近速腾,牌子上靠着大众,智能配置搞得花里胡哨,预算其实也刚好卡在多数年轻人能承受的区间。说小众,是样子新潮+宣发整得猛,实际上呢,还是那套大众稳扎稳打的思路。甚至连官方都鼓励大家去“玩改装”,但改装归改装,绝大多数车主还是改不了几下,对吧?但不得不说,官方嗅到了社会情绪的脉搏——现代年轻人买车,不只是代步,也是一种表达。
这里就要问:表达自我是昙花一现,还是长期刚需? 前几年新能源、纯电小车一阵炒作,不也很多人成了“韭菜”?但是大品牌的底子摆在那,万一凌渡L能在“情绪价值”里融进“实用性”的功能,可能它真能开辟一个新细分市场。比如,你以为只有男生喜欢运动轿跑,其实女生对颜值、智能也很看重,只不过她们买车理由不一样——安全为主,智能为辅,性价比为王。
买车就像人生选择,有些人就要主流,有些人只爱特别,总有人愿为独一无二买单。但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一路走来,靠的就是把主流做到极致。现在把“小众”外衣披在“大众”骨架上,能走多远?这其实考验的是车企对市场的理解和对用户情绪的把控。
回到年销10万辆这个话题。凌渡10年卖了100万辆,平均下来每年10万不到。这是个不错的成绩,但要说“再冲刺”——即每年还能继续大幅增长——我觉得门槛不低。现在买车的人变得越来越理性,你要啥都满足他们,价钱不能贵,还得有创新,售后也不能拖后腿。凌渡L要做的其实就是不断找准“新潮”“实用”“性价比”三点之间的最佳平衡。而且新一代年轻人很会算账,颜值有用,但功能短板是硬伤,智能够酷但耐用、保值也不能忽略。不像前些年大家一股脑追随流行,现在你再刷个溜背无框门,竞争对手一点不少,领克、比亚迪,甚至一些合资品牌都有类似的“年轻化”产品。
另外一种可能是,凌渡L能很稳地保持年销10万上下。毕竟底盘、动力还在那里,品牌力保障也够,销量下滑可能性不大。但要说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关键还在于下一个“杀手锏”是什么。续航、空间、智能、售后、情感体验,哪个点继续突破?不是所有年轻人都被新鲜外观拉扯着买单,功能实用也是标配。
总结一下,凌渡L玩的是把小众外形+大众价格这个套路做到极致,趁着政策利好和市场消费升级冲销量。但买车就像喝茶,有人爱浓有人爱淡,新鲜劲和情怀消费带来的销量,能不能持续,不是单靠噱头。凌渡L还得把日常用车体验做扎实,在智能、安全、售后这些硬指标上不断升级,才有可能真正从流行变成经典。如果上汽大众这一波能把“个性”做成“主流的刚需”,年销十万这坎儿还能再抬高点;如果只是靠“情绪价值”而忽视功能优化,恐怕看的人多,买的人也只能是那波新鲜粉丝。现在的市场,谁能把用户“愿意活的消费”和“不会死的消费”合二为一,谁就有赢的机会。
咱们且看凌渡L能不能打破自己那个“10万辆”的天花板,而不是成为一款“看得多,买得少”的过客车型。真正的成功,是把普通老百姓的日常、年轻人的个性,都装进车里不打架。凌渡L能不能做到,时间会给答案。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