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说起来,阿维塔07 Ultra增程版这车第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车到底凭啥叫这么个名字?是不是跟什么未来主义大片或者游戏角色有关系?可仔细琢磨完它的身份和来头,发现这一身名牌——长安、华为、宁德时代齐齐发力,整个汽车圈里也没几个敢这么玩。到底,这种大公司凑一桌造出来的车,跟市面上的蔚来、小鹏、理想,比起来真的能抗住压力吗?值不值这个关注?
先不急着下结论,咱们脑子里自己得先问问:三头马车合作造个车,到底图啥?会变成四不像还是变成谁也比不上的狠角色?以前新能源汽车刚冒出来那会儿,不少车厂也尝试联合,但多数要么产品没啥亮点,要么合作方式跟拼盘似的,各占一块,拼不出整体味。可到了阿维塔07这儿,三家公司分别在传统造车、智能驾驶、动力电池都算是各领风骚,理论上彼此能补短板,尤其是华为在智能化上的加入,让整个产品一下就有了“卖点”标签。
那么这三家各有各的长项,怼在一起能不能真的让阿维塔07在市场上有点“独一份”感觉?其实现在大家买车,已经很少光看参数了,更多的是——你这车到底跟别人有啥不一样,是不是能解决我的痛点?比如说,续航焦虑这问题,谁家没被困扰过?阿维塔07用的是增程+纯电双动力,听起来是“我全都要”的姿态,哪怕你是城市堵车王还是北方长途达人,照单全收。增程版1200公里,纯电233公里,理论上真能一天到晚怼着跑,油耗也控制得住,这点我得说,确实挺让人心里踏实。
但玩车的都明白,数据是数据,开着才知道真好用不。很多人可能会问,这种高端名头往上一站,定价二十多万里头,真能打得过蔚来也好理想也罢的“人设”吗?说实话,车圈里的各种“高大上”旗号多了去了,关键是体验是不是跟宣传一样“到位”。比如阿维塔这个车吧,外观看着挺骚气,圆润又流畅的车身,猎装尾部设计,确实跟一票溜背、酷黑风相比,多了点“狠角色+未来感”。但大家真在乎的,是的的确确的实用性和舒适度。
比如说这车的门把手和解锁方式,手机、卡片钥匙一划就能弹出来——这种科技感体验,刚开始用确实觉得蛮新鲜,第一次上手有点“哇,这就是未来”。可用多了,关车门那一下子要是没使足劲,还可能碰到自己——有点鸡肋,实话说。这时候就开始怀疑,这种花哨设计,到底是为炫酷还是为方便?你要是主打城市精英生活方式,这种小细节其实挺拉分的。
车内那叫一个讲究,四块大屏,前排零重力座椅,按摩、漂浮模式一套组合拳,连顶棚、饰条都用上了骚气十足的材料,无非就是想让坐进来的人觉得“这钱花得值”。本来这种高端座椅什么按摩、通风都是花里胡哨,是让人体验一把的小幸福。实际的感受呢?按摩那一刻确实放松,声音也绝对高档,但问题来了——连调空调、出风、后视镜都得点屏幕,没事进二级菜单鼓捣半天,真不如物理旋钮来的痛快直接。车机虽说确实流畅,尤其是鸿蒙系统+四区语音,你一句“我冷了”它就自动关窗升温,也不是什么新鲜科技,但实际可以买账。关键就是,这种“智能”到底是怎么理解的,是方便还是又多了一层操作门槛?普通人上车,点来点去,反而觉得繁琐,这是不是把科技变成了门槛?
咱们聊回动力和底盘,毕竟阿维塔号称能打败蔚小理,肯定得有点狠料。动力没啥好说,增程模式下,城市纯电续航能过100%,高速油耗控制5个多,作为家庭用车,确实很省心;你真想开猛了,运动模式4.9秒破百,按道理算准了就一脚到底,够爽。底盘用的是智能调节那套,空气悬挂,主动减振,路上一大坨坑洼或者减速带,体验明显优于同级对手,后排几乎没啥颠簸。可惜激烈驾驶时,还是能感到侧倾,毕竟还是SUV底子。如果你真喜欢开得狠点,又对支撑性有追求,可能还得多花点钱,上运动套件。
重点来了,最能体现“未来感”和“科技范”的,是智能驾驶那一套。华为的ADS 4.0,声称能让你城市快速路高速随便玩,领航、并线啥的全自动。实际开起来,那是需要在APP上“学习回答题”才能解锁权限,这种设定,你说是安全意识还是技术门槛?而用的时候,自动变道、确认路线、识别障碍确实做得不错,一般情况下,能让你完全交给系统,自己闲着。不足之处,是遇上那些“横冲直撞”插队加塞的老炮司机,系统还是会多一份忍让,慢慢挪,有点太老实了,在北京上海那种堵车场景下,要不是你自己干预,估计就等到天黑了。这里就得追问——智能驾驶系统到底是“智能”,还是“保守”?真正落地,有多少人能用得起来?能不能解决通勤路上那种最头疼的场景?这才是消费者最在意的。
说了这么多,回过头来看阿维塔07,其实最大矛盾就是技术优雅和人性化体验之间的拉扯。你看得出来,三大巨头赋能,其实把市面上所有前沿科技都给堆进来了,无论智能座舱、动力、底盘,甚至细到每块屏幕、每个传感器都很用心。可你真坐进来,一部分设计是为彰显科技,一部分却变成了日常操作的障碍。就像是衣服越穿越花哨,但其实最舒适的还是简单的T恤牛仔裤。你带劲的底盘、主动领航、能动的大屏幕,确实在行业里拔了头筹,确实把蔚来理想小鹏这一波对手拉到同一个赛道上较量,而且有资本不吃亏。
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个领域的“智能化”往后怎么走?会不会最后大家都像拼凑产品那样,所有品牌都沦为“技术堆料竞赛”,越来越不像“为人服务”,而是“为炫技服务”?买车的人到底在意的是安全、舒适,还是可以一边开一边学怎么操作新科技?“自动驾驶”本身就不是简单的软件加硬件,一切前提都得立足于实际路况、用户习惯和社会环境。中国的道路情况、驾驶文化、交通流量全都不一样,领先技术想要真正接地气,得把软件和硬件分离得更清楚,让人能随时决定“自己来还是智能来”,而不是被逼着“全靠机器”。
最后咱们再问一句,这种合作造车的模式,是不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里的一种新趋势?是不是以后头部企业都得聚合资源,“凑分数”才能做出杀手级产品?从阿维塔07这案例来看,品牌溢价、技术渗透,确实能提供超越很多人的体验,但也带来了“门槛感”和“学习成本”。一身儿名牌,联合抗衡蔚小理,说是新鲜做法也好,未来趋势也罢,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还是:这东西好不好用,适不适合自己,花的钱是不是花到点子上。所以归根结底,这种跨界联合造车,是昙花一现的炫技,还是未来真正的趋势?这还得时间来检验。
一句话,阿维塔07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和汽车的融合如何能“端出来一道好菜”,可饭好吃,还得考虑人的喜好和习惯,在长长的车市赛道上,这样的名牌拼图,是一阵风,还是一根藤,还得由市场和用户说了算。科技为人、不是惊艳于人。这道理,新能源汽车得时刻记着。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