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型硬派SUV亮相,搭载增程动力,广州车展首发

广州琶洲展馆,十一月的灯光总是带着一股审讯室的味道。

光线打在展台上,iCAR V27静静地横亘在那里,像是等待验尸的证物。

展台玻璃反射出人群的脸孔,有人拿着资料低头核对,有人用指尖敲击机身,像在确认罪证细节。

中大型硬派SUV亮相,搭载增程动力,广州车展首发-有驾

空气里混杂着咖啡豆和新车漆的气味,主角——一台方盒子造型的中大型SUV,身披“增程动力”标签,被推到了镁光灯下。

假如你此刻站在展车旁,你会不会有种熟悉的错觉?

硬派的轮廓、外扩的轮眉、侧挂的备胎、还有那环形LED灯带,像极了小时候在小区门口见过的“越野王”。

只是,这次它号称不用担心续航,油箱和电池像一对关系微妙的搭档,彼此妥协着,谁也不敢太嚣张。

如果我是当事人,或许会在心里默默盘算:真正的SUV,到底是要硬还是要省?

先把案情理清楚。

中大型硬派SUV亮相,搭载增程动力,广州车展首发-有驾

iCAR V27这家伙,属于奇瑞集团旗下的新能源硬派SUV新兵。

定位在20-25万区间,主打“中大型”、“增程式”、“硬派设计”三重标签。

现场资料和工信部申报信息交叉比对,基本符合:车长4909mm到5055mm,轴距2910mm,19/21英寸轮辋,两种动力架构——后驱单电机和四驱双电机,增程系统由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15kW)和电池、电机协同工作。

有意思的是,四驱版号称335kW综合功率、纯电续航最高150km、综合续航超1000km,还卖得比主流竞品低3-5万。

对比一下“邻居”:比亚迪方程豹豹5,深蓝G318,哈弗猛龙——前者非承载式车身,越野硬核但城市舒适性欠佳,价格也偏高;后两者续航和动力参数被V27压得不轻。

iCAR V27选择了承载式结构,城市通勤友好,兼顾轻度越野,价格还“工薪友好”。

不过,案情没那么简单。

中大型硬派SUV亮相,搭载增程动力,广州车展首发-有驾

新中产家庭用户,据说是它的目标画像——既要个性、又要空间、还想省钱、还想偶尔“野”一下。

增程动力系统像是给“有点焦虑又不愿放弃希望”的都市人准备的药方。

在城市能纯电出行,长途自驾不怕没电,家里有充电桩最好,一周一充,充电桩没装也可以加油,补能和续航焦虑都是“伪命题”。

五座大空间、可拆卸“小书包”、分体式天窗,显得颇有场景感,仿佛一辆车能陪你从写字楼跑到野地,再回到商场地下车库,像带着两个身份证的“跨界玩家”。

当然,现场还有一些“死角”值得推敲。

比如说,硬派设计到底能不能在城市里长久生存?

承载式车身的舒适与越野性能,总是像左右手写字,怎么都别扭。

中大型硬派SUV亮相,搭载增程动力,广州车展首发-有驾

不少“伪越野”买家,周末出城顶多趟泥巴,真正的穿越无人区还是交给坦克300那帮硬核玩家吧。

V27的底盘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四驱版用电子限滑系统。

说白了,能下地但别太野,泥泞碎石不是问题,狂野的河谷还是算了。

动力参数很漂亮,可现实总会给漂亮一巴掌。

四驱版的数据能不能日常复现?

在专业测试场地和实际用户体验之间,常有一道鸿沟。

厂家喜欢宣传“最大功率”,但多数用户只关心“开起来爽不爽”、“堵车时省不省”。

中大型硬派SUV亮相,搭载增程动力,广州车展首发-有驾

归根结底,新中产想要的是均衡价值——既能装点朋友圈,又不至于成为维修厂常客。

细看V27的智能化配置也挺“讲究”。

高配有激光雷达和地平线芯片,留接口方便后续OTA升级,像买房时留了阁楼和地下室,未来能随时添砖加瓦。

这种“硬派+科技”的混搭风,不免让人怀疑:是不是所有东西都必须加点智能,才算不被行业淘汰?

但现实是,大多数车主连定速巡航都用不习惯,高阶智能驾驶辅助成了展台上的花瓶。

说到这里,得承认——新能源硬派SUV市场已成红海。

每个品牌都在比参数、拼价格、秀设计,像一群急于脱单的候选人,挤在舞池里争抢关注。

中大型硬派SUV亮相,搭载增程动力,广州车展首发-有驾

豹5越野硬,价格高;G318续航一般,动力不突出;猛龙插混省油但不够硬派。

V27把几家优缺点攒一块,像是做了一份“主流用户需求拼盘”,但拼盘能不能吃饱,还得看调味和分量。

如果仔细盘问“证据”,V27的硬实力其实是在城市通勤和轻度野外之间找平衡。

它不是一辆纯粹的越野利器,更像是都市精英偶尔玩乐的工具车。

设计上方盒子+机能模块+NFC智能化,动力上高续航+双电机,价格上压制同级。

但无论怎么包装,最终买单的还是那些试图用一辆车解决所有问题的“理想主义者”。

黑色幽默时间到了——“SUV进化论”的终极难题,还是得问用户到底想要什么?

中大型硬派SUV亮相,搭载增程动力,广州车展首发-有驾

有多少买家在交完首付后,真会开着增程硬派去翻山越岭?

更多人只是喜欢站在展台前指点江山,用一辆参数漂亮的新车,证明自己还没被城市磨平棱角。

现实如同一场无声审判,理想与实际总在矛盾中妥协。

作为旁观者,能做的也有限。

市场的选择不会因为一款新车而改变轨迹,但每一次产品创新,都会在用户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到底是追求极端越野,还是拥抱全场景均衡?

品牌方的回答是实用主义,是场景适应,是增程技术下的“无焦虑生活”。

但用户的答案,可能取决于加油站和充电桩的距离,也取决于朋友圈里哪种照片更能收获点赞。

最后,不妨把问题留给各位读者:“硬派与增程的融合,是技术进步还是需求妥协?你会因一辆车的设计与动力架构,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吗?”或许,真正的答案藏在每一次“周末自驾”,每一回“长途补能”,每一次展台驻足。

案卷翻到此处,不妨各自思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