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扶发现身边开新能源车的朋友,一半纠结磷酸铁锂电池该充多少,一半直接跟风 “每次都充满”,还有人听说 “充 80% 更护电池” 就死磕这个数,说实话,这两种做法都有点极端了。
磷酸铁锂既不是 “必须满电” 的执念党,也不是 “只能 80%” 的保守派,核心答案其实藏在你的用车习惯里,不是一刀切的标准。
先澄清一个网传说法,有人说 “磷酸铁锂每次充电都得怼到 100%,不然电池就会失忆”,这其实是对 BMS 校准的误解。BMS 也就是电池管理系统,磷酸铁锂的电压曲线太 “平缓” 了,就像一条没有起伏的公路,BMS 很难通过电压判断剩余电量,长期只充到 80%,它就会 “迷路”,表显 40% 实际可能只剩 10%,突然趴窝不是玩笑。
但这绝不意味着要每次都满电,小扶自己的车就是磷酸铁锂,通勤单程 20 公里,平时充到 85% 就够用,每周日晚上慢充到 100%,让 BMS 校准一次,半年下来电池健康度还是 100%,续航没半点缩水。
为什么不能长期只充 80%?关键在 “电芯均衡”。电池包是成百上千个小电芯组成的,就像一群高矮不一的士兵,再精密的生产工艺,也没法让每个电芯完全一样。平时充到 80%,相当于训练只到中途就停下,高个子和矮个子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而充到 100% 后,BMS 会启动涓流充电,给 “矮个子” 电芯补能,让所有电芯电压保持一致,这步操作能避免部分电芯过度放电、部分电芯充不满,直接延长整个电池包的寿命。
举个栗子,邻居的车三年没怎么满电,去年冬天突然续航暴跌,去检测发现电芯压差已经超过 0.05V,只能花钱均衡,这就是长期不校准的坑。
那为什么又不用每次都充 100%?首先是没必要,通勤族每天开几十公里,80% 的电量绰绰有余,满电后用不完,电池长期处于高电量状态,虽然磷酸铁锂耐高温、稳定性强,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损耗,只是比三元锂耐造而已。
其次是安全角度,虽然磷酸铁锂热失控风险远低于三元锂,但满电状态下电池化学活性还是会升高,夏天暴晒后满电存放,风险会轻微增加,不如充到 80%-90% 更稳妥。小扶夏天常把车停在户外,就很少满电,除非第二天要跑长途,充满后也会尽快开一段,消耗点电量。
不同用车场景,答案其实不一样。如果你是通勤族,每天行驶里程不超过 100 公里,平时充到 80%-90% 完全够用,每周保证一次慢充到 100% 就行,校准 BMS 不用太频繁,太频繁满电反而没必要;如果是跑网约车、长途司机,每天要跑几百公里自然要充到 100%,毕竟续航是刚需,而且高频使用中,BMS 会自然校准,不用刻意额外操作;如果车子不常用,比如每周开一两次每次使用前慢充到 100%,用完后保持在 50%-60% 存放,既避免长期亏电,又不让电池一直满电承压。
;而慢充是细嚼慢咽,电流平缓,能让每个电芯都充到精准电压,均衡效果更好。小扶试过用快充满电,表显续航和慢充满电差了 20 多公里,后来才知道,快充的 “满电” 只是表面,慢充的满电才是真正的校准完成。
再说说温度的影响,夏天高温,就算要满电,也别在刚跑完高速、电池还发烫的时候充,静置半小时散热后再充,而且满电后别长时间放着,尽快用掉一部分;冬天低温,磷酸铁锂活性会降低,充电效率变慢,这时候可以适当多充到 100%,一方面能提升续航,另一方面低温下校准 BMS,数据会更准确,不过也要注意,低温满电存放比常温风险低,不用太担心。
很多人会拿三元锂和磷酸铁锂对比,其实两者的充电逻辑完全是两套体系,三元锂是 “怕满电”,磷酸铁锂是 “怕长期不满电”,但都怕深度放电。小扶见过有人把磷酸铁锂用到电量为 0 才充电,结果电池容量直接掉了 5%,不管哪种电池,电量低于 20% 就该补能了,深度放电对电芯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声明
文章仅一家之言,个人粗浅思考,仅供交流,并无不良导向,请大家理性阅读。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