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还是鸡肋?2025年电摩销量榜单背后的那些事儿
前两天和老王在楼下修车摊蹲着,他突然冒出一句:“你说现在路上跑的那堆电摩,到底是潮流还是噱头?”我一听,脑袋嗡地一下,正好最近刷到2025年1-3月国内电动摩托销量数据,这不就有话题了嘛。说实话,这玩意儿吧,我之前真没怎么关注过,总觉得就是个“升级版小电驴”,但这回仔细扒拉了一圈榜单,还真发现点门道。
先给大家报个数——今年第一季度,全国一共卖出去80.1万辆电动摩托。这数字看着挺唬人对吧?其实燃油摩托同期卖了409.6万辆,两者体量差距还挺大,大概五比一。但别急着下结论,说它是鸡肋也太武断了。你要知道,这增速啊,燃油车16.85%,而咱们这边的主角——电摩,人家18.3%。涨得可不慢!
聊回榜单。雅迪科技集团直接甩出29万多辆,把第二名绿源远远甩在身后。我一个朋友阿明,他媳妇去年刚换的就是雅迪,说啥都图省心、续航长。“反正市里通勤够用,一脚踹上去就走。”他原话。不过每次碰上下雨天或者冬天,那车总感觉有点怂头耷脑,不像以前骑125的时候那么带劲。
再说绿源,也是传统做自行车起家的,今年卖12万多辆。我记得大学时候宿舍哥们买过绿源,当时最喜欢炫耀的是那台子自带蓝牙音响,“边骑边嗨歌,谁能拦我!”结果后来被保安叔叔教育了一顿,说扰民……哈哈哈。
第三名宗申,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这可是重庆出来的大厂,以前一直做燃油机,现在也跟风搞起新能源。一季度干掉10万9千多辆。我爸单位有个同事就是宗申铁粉,每次聚会都要讲自己当年开宗申翻山越岭救急送货的故事。他现在转投新款宗申电摩,据他说,“安静是真安静,就是少点激情。”
第四第五名都是江苏帮,新日和淮海,一个7万多,一个4万出头。无锡、徐州这些地方简直成了“造车圣地”。新日号称A股主板上市第一家,有面子!不过据邻居大姐吐槽,她买的新日充一次满格跑不了多久,总怀疑表坏了。“咋才半路表针就跳红区呢?”
第六巴士新能源、第七春风动力,也都混进来了。山东临沂出来的巴士新能源今年干掉近4万辆。据网友调侃:“我们村口快递员换成巴士以后,再也没见他推着走。”春风动力则来自杭州,是传统老牌厂商转型代表。今年3.13万辆成绩,也算不错。有位论坛大神留言:春风变‘清风’,发动机声浪全靠嘴喊……
第八五星车辆、第九隆鑫、第十金翌,都算各自区域的小巨头。其中五星隶属于潍柴控股(世界500强哦),隆鑫更不用说,本来就是重庆大佬级人物,现在和宗申合并,更加牛气冲天。而金翌则低调许多,但常州人提起来总爱吹嘘一句:“我们这出的!”
讲到这里,有些人肯定要问:为啥江苏这么能打?前三甲占俩、前五占仨!其实产业链配套齐全,加工制造氛围浓厚,小作坊扎堆,大企业领衔,一条龙服务谁顶得住?
插播一个生活段子,上个月楼下小超市老板娘换新淮海后,每次送货进巷子里贼溜达,还专门装个手机支架导航,她感慨:“再也不用担心停半路抻脖等拖车啦!”不过她老公吐槽:“速度慢点行不行,你飙起来我心脏受不了……”
当然啦,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香。有朋友直言:缺乏机械质感,没有汽油味儿、不吵、不震,那种骑行乐趣哪去了?还有网友神评:“小时候梦想坐在爸爸二冲程上听轰鸣,现在只能听叮叮铃铃……”笑死个人。
其实归根到底,为啥目前市场份额还是燃油遥遥领先呢?首先嘛,很多老司机追求的不仅仅是代步,还有那种拧把子的爽感;其次排量本来就小、省油又便宜,你让他们为省钱改投纯电,好像意义有限。所以现在这个阶段,看似势如破竹,其实还处于爬坡期。不过300万辆年度规模已经很可观,比某些汽车品牌全年销量还高不少。
中间插句废话,上周陪表弟学驾照,他死活分不清哪些是纯粹踏板哪些属正规“国标”类别,被教练骂哭。他回来问我:哥,将来考完证开哪个划算啊?想想也是愁人的问题,不过眼瞅政策逐渐规范化,各厂家卷技术卷服务卷价格,以后选项只会越来越丰富。
扯远一点,其实大家对于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方向都有自己的执念。有的人坚持机械信仰,有的人拥抱智能化、绿色环保。不管是哪一种选择,都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而且,从铁路机车到卡客乘用,全线往新能源方向走,只剩下两轮界最后坚守阵地。但连隆鑫、宗申这些传统巨头都入局发力,就说明市场真的开始变化咯!
最后总结一句,我个人感觉吧,目前来看,国内这一波“以旧换新”热潮+城市限号政策,对提升短途通勤需求帮助蛮大的,而厂家们纷纷入场内卷,也是用户福利。不过距离真正成为绝对主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果你只是图方便、省钱,又懒得折腾维修什么高难度操作,那选台靠谱的大牌新品试试呗!
碎碎念收尾——你身边有没有已经入手或准备剁手最新款雅迪/绿源/宗申/新日之类热门品牌的小伙伴,他们实际体验到底咋样,会不会遇到什么让人哭笑不得的小bug或者糗事?评论区留几个真实段子,让大家乐呵乐呵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