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车一月维修七次,质量缺陷引众怒,东风日产陷信任危机

买新车,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件大喜事。

辛苦攒下的钱,终于换来了一辆能遮风挡雨、承载家人欢笑的座驾,那种喜悦和期待是难以言表的。

可要是这新车刚开回家没几天,就成了修理厂的常客,那这份喜悦恐怕就要变成无尽的烦恼和糟心了。

提车一月维修七次,质量缺陷引众怒,东风日产陷信任危机-有驾

最近,就有不少东风日产的新车主,尝到了这种从天堂到地狱的滋味。

特别是他们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车型——东风日产N7,本想靠它在电动车市场打个翻身仗,结果却因为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一句“提车一个月维修了7次”的吐槽,像一记重锤,砸在了东风日产“合资品质”的金字招牌上。

这事儿还得从东风日产N7这款车说起。

在如今国内汽车市场,特别是新能源领域,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像比亚迪、蔚来、小鹏等等,技术越来越牛,车也造得越来越好,给那些老牌的合资车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东风日产作为曾经的销量巨头,眼看着市场份额被一点点蚕食,心里自然是着急的。

于是,他们下定决心,推出了N7这款纯电动轿车,价格定在了十一二万起步,摆明了就是要和国产车“刺刀见红”,抢夺主流家庭用户。

发布会上,厂家领导的话说得也是豪情万丈,宣称N7要在品质、智能和舒适性上做到顶尖水平,要成为“20万内最适合家庭的纯电轿车”。

这番话,让不少对日产品牌有着传统好感的消费者动了心。

然而,车主们把车提回家后,发现现实和厂家的宣传似乎是两码事。

一位车主在网上发帖,详细记录了他提车一个月的“噩梦”经历。

提车一月维修七次,质量缺陷引众怒,东风日产陷信任危机-有驾

这辆N7新车,方向盘开着开着就是歪的,去4S店调了好几次,问题依旧。

车里的那块大屏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车机系统,动不动就黑屏、死机,像是十几年前的老款智能手机。

更别提什么车载小冰箱、无线充电这些时髦功能了,也跟着一起“罢工”。

为了解决这些毛病,车主在一个月内,车没怎么开,修理厂的门倒是进了7次。

他最后无奈地感叹:“这品质真是让人担忧!”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小毛病”了,这严重影响了日常使用,也磨灭了车主对新车的全部热情。

如果说上面这位车主的经历是“折磨人”,那另一位车主的遭遇就有点“吓人”了。

他买的N7,提车才4天,总共开了还不到100公里,车子在早上准备启动时,仪表盘上突然跳出了一个刺眼的警告——“电池动力系统故障”,然后整辆车就动弹不得了。

对于一辆电动车来说,电池系统就相当于人的心脏,心脏出了问题,那可是天大的事。

车主联系售后,对方却让他自己报保险叫拖车。

到了4S店一检测,结果显示电池内部好几个关键的传感器都坏了。

车主当时就懵了,新车就要动“大手术”,拆开最核心的电池包更换零件,这谁能接受?

他强烈要求退车或者换车,但得到的答复是“不符合三包规定,只能维修”。

提车一月维修七次,质量缺陷引众怒,东风日产陷信任危机-有驾

这位车主感到既愤怒又后怕,一辆刚出厂的新车,电池就出这么严重的毛病,谁能保证以后不会有更严重的安全隐患呢?

面对车主们雪片般的投诉和质疑,东风日产官方的反应却显得有些不痛不痒。

有媒体以消费者的身份去咨询客服,得到的回应大意是:我们的车设计标准是很高的,网上说的那些问题不一定会出现,您不用太担心。

这种官方辞令式的回复,显然无法安抚消费者的焦虑。

在一些消费者投诉平台上,关于东风日产的投诉量已经上千,但得到有效解决的却寥寥无几。

这种处理问题的态度,无疑是在消耗品牌多年来积累的信誉。

事实上,N7的品控危机并非偶然,它更像是东风日产近年来整体困境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今年前九个月,东风日产的整体销量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接近10%,其母公司东风集团的利润更是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为什么曾经风光无限的合资品牌会落到这步田地?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新能源汽车这波浪潮中,他们的反应太慢了。

当我们的国产品牌已经把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玩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很多合资车还停留在“三大件”的老观念里,产品更新换代跟不上市场的节奏。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同样的价格,国产车能给你更大的屏幕、更智能的系统、更丰富的配置,而合资车还在卖弄那块日渐褪色的“品牌光环”。

提车一月维修七次,质量缺陷引众怒,东风日产陷信任危机-有驾

在这种焦虑和压力下,东风日产甚至还闹出过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今年小米汽车上市,火爆程度大家有目共睹。

这时,东风日产的一位技术高管却在网上公开“炮轰”小米,言语间充满了对互联网造车模式的不屑和对消费者的不理解。

这种言论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最后以这位高管道歉收场。

这件事从侧面反映出,一些传统车企内部,依然存在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傲慢,他们还没真正搞懂,今天的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今天的市场竞争逻辑又是什么。

当然,东风日产也在想办法自救。

他们最新的动作就是选择和华为合作,给旗下的老牌轿车天籁装上了鸿蒙智能座舱和华为音响,还特意宣传这是“全球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

和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合作,无疑是想借力提升自家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吸引力。

这个方向是对的,但问题是,如今华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作的车企也越来越多。

更重要的是,东-风日产这次的合作,还只是停留在智能座舱这个层面,并没有用上华为更核心的智能驾驶技术。

这就好比是给一辆车换上了一套华丽的内饰,但它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升级。

在竞争对手们都在追求“全栈自研”或者与华为进行更深度绑定的今天,东风日产这种“浅尝辄止”的合作,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帮助,恐怕还需要市场和时间来检验。

归根结底,无论是拥抱华为,还是推出新车型,最根本的还是要守住质量的底线。

如果连最基本的品质都无法保证,再花哨的营销、再智能的座舱,恐怕也难以挽回消费者已经动摇的信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