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这厢正锣鼓喧天,各路车企恨不得把压箱底的绝活都抖搂出来。北汽这回也挺卖力,又是捯饬新Logo,又是推出新车型,还请来周鸿祎老周捧场,瞧着是想奋力一搏。可实话讲,车展上卖力吆喝的车企多了去了,北汽这回的“智变”,真能让它在这场淘汰赛里苟住?
先瞅瞅这“智变”都捣鼓了些啥。换标,这算一桩。老“北”字标用了这么久,说撤就撤,颇有几分刮骨疗毒的意思。新车也冒出来了,极狐的新概念车,还有跟华为联袂打造的享界S9,听着都挺唬人。特别是这享界S9,上市前就造足了声势,预定量也还算可观,看来大伙儿对它指望不低。
不过,单靠换张皮和堆砌参数就能咸鱼翻身?事情没那么简单。当下新能源车市卷成啥样,大伙儿心知肚明。比亚迪、特斯拉这些大鳄自不必说,还有一众新势力在后头紧追不舍,稍有懈怠,怕是就要被拍死在岸边。北汽想突围,光靠喊麦肯定不顶用。
要说北汽的底气,那还是有点家底的。好歹是老牌车企,造车的门道在那儿摆着。而且,它也开始觉着不能再闭门造车,积极跟宁德时代、华为这些巨头搭伙,这算是找准了路数。但问题是,这合作,谁说了算?北汽能真正把核心技术攥在手里吗?还是沦为代工厂?
再说这个“三年跃升行动”,目标是到2027年销量达到300万辆。这目标听着让人热血沸腾,可细琢磨琢磨,现在北汽的销量才多少?要达成这个目标,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况且,这三年里,车市又会生出什么变故?谁也不敢打包票。
说白了,北汽这回“智变”的背后,折射的是整个汽车行业的集体焦虑。燃油车时代,外资品牌把持着核心技术,中国车企只能亦步亦趋。现在,新能源车来了,大伙儿算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但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谁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谁能真正摸准消费者的脉搏。
北汽这次又是换标,又是搞“暖”系展台,看着是想洗掉老气横秋的标签,招徕年轻消费者。但这招儿管不管用,还真不好说。现在的年轻人,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他们要的是真材实料,是实打实的性能和体验。
而且,北汽的“智变”,不能只停留在产品层面。更重要的是,要革新整个企业的文化和行事方式。要敢于破旧立新,敢于试错,敢于放权。如果还是因循守旧,再好的技术,也可能被束之高阁。
记得之前看过一组数据,北汽的研发投入着实不少,专利也挺多。但关键是,这些专利有多少能真正转化为产品?有多少能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如果只是为了刷数据而搞专利,那投入再多,也只是竹篮打水。
所以,北汽这回“智变”,能不能成,关键不在于换了什么标,推出了什么新车,而在于能不能真正打破旧的条条框框,能不能真正以用户为圆心,能不能真正把核心技术握紧攥牢。这才是决定它在未来车市里是生是死的关键。当然,老周亲自站台交车,也算是个小彩蛋,毕竟流量至上的年代,谁也离不开话题。但归根结底,还得靠硬实力说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