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价时代终结!腾势N9以38.98万碾压埃尔法

38.98万元起,腾势N9这记重拳,直接砸在了高端商务车的命门上。

过去十年,国内高端MPV市场有个怪现象:某些进口车型动辄加价二三十万,买家还得排队等半年。

加价时代终结!腾势N9以38.98万碾压埃尔法-有驾

更奇怪的是,越加价越有人抢,仿佛车顶镶的不是天窗而是金条。

直到上个月,腾势N9带着三把“空间手术刀”进场,这场荒诞剧才突然卡了壳。

一、把“空间魔术”玩成基本操作

传统商务车喜欢吹嘘“航空座椅”,但腾势N9的工程师显然更懂中国家庭。

二排座椅能180度放平,拼出2.2米的“大通铺”,实测躺两个1米8的成年人绰绰有余。

这个设计妙在哪?

加价时代终结!腾势N9以38.98万碾压埃尔法-有驾

露营时省了帐篷钱倒是其次,关键是解决了商务车最大的痛点——午休时老板们再也不用蜷着腿憋屈了。

更狠的是三排座椅下沉形成的1.5米深货舱。

官方演示视频里塞进去四辆公路自行车加冲浪板,评论区立刻炸出一堆玩户外的老哥:“以前开商务车带装备得拆座位,现在能直接当货拉拉用。”

至于中排旋转45度开会、门板雨伞烘干仓这些细节,明摆着告诉对手:别光盯着真皮和桃木,用户要的是“刚好用得上”的聪明设计。

二、安全不是玄学,是小学数学

车身用上27%潜艇级热成型钢,比某日系标杆多出8%。

这个数据听着枯燥,但换算成实际场景就很直观——去年某地有辆同级别车被侧撞,B柱弯折成“V”字形,换成腾势N9的钢材,变形量至少减少三分之一。

加价时代终结!腾势N9以38.98万碾压埃尔法-有驾

云辇-C底盘的表现更有意思。

在厦门环岛路实测时,过减速带的滤震比奔驰V级更绵软,但快速过弯又不会像开船。

这种“软硬兼施”的调校,显然是吃透了国人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心态。

三、续航焦虑?不如焦虑油价

纯电200公里+综合1000公里的续航组合,本质上是对不同场景的精准切割。

市区接送客户用纯电,每公里成本不到一毛钱;跑长途时混动系统介入,服务区加油五分钟又能跑五百公里。

加价时代终结!腾势N9以38.98万碾压埃尔法-有驾

有4S店销售算过账:企业客户一年跑八万公里,油费差价够再雇个司机。

难怪首批订单里,网约车公司占比高达三成——精明的生意人最先嗅到了钱的味道。

四、加价时代的终结者?

这款车最狠的杀招藏在价格里。

38.98万起售价,刚好卡在合资品牌高配和进口品牌低配之间。

就像田忌赛马,用自家上等马对阵别人的中等马。

某平行进口车商私下吐槽:“现在仓库里还压着五台加价20万的埃尔法,客户全跑去看腾势了。”这话或许有夸张成分,但一个事实很清晰:当国产车把配置、安全、空间全部堆到天花板时,所谓“品牌溢价”就成了最脆弱的遮羞布。

汽车市场的游戏规则,从来都是拿产品说话。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