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外卖骑手”图鉴:从长安酒楼到市井烟火的速度与激情

"快!永兴坊的冰饮,贵妃娘娘等着呢!"天刚蒙蒙亮,长安西市的胡商阿罗憾一把抄起鎏金食盒,翻身跃上马背。食盒里装着刚熬好的樱桃冰酪,这玩意儿化得快,得赶在日头上来前送到杨府。马儿撒开蹄子狂奔,惊得路边卖胡饼的老汉直跳脚:"要死啊!赶着投胎呢?"

这可不是普通的跑腿活儿。在长安城混饭吃的胡商都知道,给杨玉环送外卖那是提着脑袋赚钱的买卖。送慢了冰酪化了要挨板子,送快了颠洒了更得吃挂落。阿罗憾的同行上个月就因为摔了一坛葡萄酒,现在还在大牢里蹲着呢。

大唐“外卖骑手”图鉴:从长安酒楼到市井烟火的速度与激情-有驾

长安城的外卖行当早就卷出天际了。《唐国史补》里白纸黑字写着,京兆尹吴凑临时上任,手下人直接去东西市叫了三百人的席面,不到一个时辰就整整齐齐摆在衙门里。这效率,搁现在都能让某团某饿的骑手们汗颜。

平头百姓点外卖就简单多了。东市酒肆的跑堂小二阿贵每天要跑几十单,最怕遇到点汤汤水水的客人。那会儿可没有防洒的包装,全凭一双腿跑得稳当。有回给务本坊的举人送馎饦,路上被巡街的金吾卫拦下查问,等送到时面都坨成浆糊了。举人老爷气得直跺脚:"就这?狗都不吃!"阿贵只能点头哈腰赔不是,心里暗骂:"你行你上啊!"

大唐“外卖骑手”图鉴:从长安酒楼到市井烟火的速度与激情-有驾

要说最会做生意的还得数西市的胡商。人家专门养着一队骑手,清一色西域良驹,食盒不是檀木就是象牙,里头还衬着丝棉保温。有回波斯商人老沙的店里接到单大生意,右相府要五十人份的烤全羊。老沙连夜宰羊腌制,天没亮就让十个骑手分头送货。那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搞军事行动呢。

长安城的外卖菜单丰富得能让人犯选择困难症。白居易就特别好胡麻饼这口,写诗夸它"面脆油香新出炉"。平康坊的歌妓们最爱点西域葡萄配冰酪,说是能润嗓子。最离谱的是那些世家公子,大冬天非要吃岭南的鲜荔枝,跑腿的得换三匹马接力运送,到长安城一颗荔枝能卖到五百文,比现在的空运海鲜还金贵。

大唐“外卖骑手”图鉴:从长安酒楼到市井烟火的速度与激情-有驾

送外卖也是个技术活。骑手们得会相马、懂骑术,还得练就一身平衡绝技。坊间传闻有个叫马三的骑手,能在飞奔的马上摞三个食盒不倒,汤水都不带晃的。后来被某个王爷看中,专门负责给王府送御膳房都做不出来的稀奇吃食。这要搁现在,怎么着也得是个五星级骑手。

最让外卖小哥们头疼的是长安城的宵禁制度。一更三点鼓响过后,各坊大门落锁,抓到私自出坊的轻则挨鞭子重则流放。有次阿贵给客人送宵夜,眼看着就要到坊门了,突然听见净街鼓响,吓得他扔下食盒翻墙就跑。第二天客人找上门来,掌柜的赔了双倍饭钱还得赔笑脸,回头就把阿贵这个月的工钱扣了个精光。

大唐“外卖骑手”图鉴:从长安酒楼到市井烟火的速度与激情-有驾

杨贵妃那个著名的冰饮订单,据说是某个夏夜突然馋嘴,非要吃永兴坊波斯人做的冰酪。宫里的小宦官连夜出宫传话,老沙带着徒弟们凿冰取酪,用棉被裹着食盒快马加鞭。送到时贵妃正跟唐明皇赏月,尝了一口就赏了块玉佩。老沙捧着玉佩直哆嗦,这要换成现钱,够买下半个铺面了。

长安城的外卖江湖里藏着说不尽的故事。务本坊的穷书生靠给酒楼抄菜单混口饭吃,后来竟考中进士;平康坊的歌女靠着给客人代买点心,攒够了赎身钱;就连大明宫里的太监们,也偷偷搞起了御膳房外包的勾当。这些穿梭在坊间巷陌的身影,用食盒装着的不仅是美食,更是一个时代的烟火气。

如今西安城的游客们捧着肉夹馍大快朵颐时,或许不会想到,一千多年前的同一条街道上,也曾有过无数个阿贵和阿罗憾,为了生计在烈日暴雨中奔波。他们送出的每一份吃食,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只要还有人惦记着那口热乎饭,这人间就值得。

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一定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