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开车的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过这种奇怪的经历:在城市里开车,周围车水马龙,哪怕堵得心烦意乱,却一点困意都没有;可一上高速,道路又宽又平,视野还很单调,没开多久,困意就像潮水一样涌来。这到底是咋回事呢?今天咱就来唠唠。
从驾驶环境来说,城市道路那可真是复杂多变,堪称让人不犯困的 “头号功臣”。路口一个接一个,红绿灯不停地切换,车子走走停停。司机得时刻盯着信号灯,准备起步、刹车,还得留意会不会突然冒出个行人,或者非机动车会不会不按规矩行驶,大脑一直处在紧张的应激状态。就拿早晚高峰时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来说,短短一公里的路,可能就得碰上三四个红绿灯,每次停车起步间隔也就几十秒,驾驶员根本没机会分神,注意力想不集中都难。
再看看高速公路,路况就相对单一稳定多了。车道笔直地向前延伸,没有红绿灯来打扰,车辆大多匀速行驶。像国内常见的高速公路,大部分路段限速在 100 - 120 公里 / 小时,司机设定好巡航定速后,操作就简单到只需要偶尔微调一下方向盘,身体动作长时间机械重复。这种规律性太强的驾驶模式,会让神经系统慢慢适应低刺激环境,活跃度也就跟着下降,困意自然就悄悄冒出来了。
车内环境氛围对困不困也有很大影响。在城市里开车,外面噪音特别大,喇叭声、施工声、周围车辆的引擎轰鸣声混在一起。为了能听清导航,或者应对突然出现的声响,司机一般不会把空调温度调得太高,而且通风也不错,空气流通把可能出现的沉闷感都带走了。但在高速上就不一样了,为了降低风噪,车窗紧闭,要是空调再长时间内循环,空气就会越来越混浊,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含量相对减少,人就容易昏昏欲睡。还有些车型为了追求舒适性,座椅设计得太软,长时间坐着缺乏有效支撑,身体血液循环不畅,更是加重了疲劳和困意。
从心理状态来讲,城市驾驶因为路况复杂,司机心里总是担心会发生剐蹭碰撞,或者违规被罚款,心理上就像拉满的弓,时刻保持 “防御性紧绷”。每次变道、转弯都小心翼翼,精神高度戒备。可一上高速,路况平稳,司机潜意识里就放松了警惕,觉得暂时没什么可操心的,心理防线一松懈,疲劳感就趁虚而入了。特别是长途驾驶的时候,司机一开始过度紧绷,等体力和精力消耗得差不多了,又没及时调整,困意就会一直缠着你。
另外,人体生物钟也在悄悄起作用。高速行驶通常意味着长时间持续驾驶,这就打破了我们日常短时间出行、适时休息的节奏。人体在固定时间段会分泌褪黑素等调节睡眠的激素,长时间保持同一驾驶状态,错过了正常休息时间,生物钟就乱套了,困倦信号也就越来越强烈。比如说午后时段,本来就是人体容易犯困的高峰期,要是这个时候还在单调的高速路上飞驰,那对抗困意可就难如登天了。
了解了这些原因,司机朋友们就能有针对性地想办法应对高速犯困的问题啦。希望大家都能安全驾驶,一路顺风!记得点赞关注哟,祝点赞的朋友都能发大财,出行平安!
全部评论 (0)